经济类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一、前言      大学生是现在受到普遍关注的一族,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亲人、朋友和学校的期望,那么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怎样呢?他们能否不负众望,以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呢?本着这个目的,笔者在湖南大学经济类学生中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
  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分别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随机选择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各年级发出问卷均为60份,共计1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问卷和采访结果的统计分析,反映了出了当代文科类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文科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经济类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分析
  
  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呢?从对大学生的采访调查中得到的最多的一个答案就是“自由”,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的自由。和紧张的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无疑轻松很多。由于课时较中学减少了,学生课余时间富裕了许多。在中学,时间总是被老师和家长安排得满满的,而在大学,学生自己变成了时间的主人,除了上课,一切时间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第二,学习方式的自由。中学的学习几乎全由老师“包揽”下来了,学生只要拿着课本和辅导书,紧跟老师走就可以了;而在大学,教与学的方式要灵活多了,“教无定法,学则靠己”,这是大学教与学的特点。教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较灵活的考试、考查方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 “自由权”。
  第三,信息获取的自由。在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老师和家长有意把学校变成一个信息的“封锁地”,学生为了“金榜题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大学是一个信息密集的“交汇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源源不断地涌现给学生。从信息封闭状态到信息开放状态,学生信息的获取要充分和自由多了。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方面,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问你自习时间占课余总时间的比率为多少”,其中选“80%以上”这一项的学生大一为10%,大二仅4.3%,而令人异诧的是大三竟然为零!由此可见,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一部分新生还沿用高中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则不再只看重学习,而是把时间分配得更加灵活,以求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的学生毕竟占少数,自习时间仅占课余总时间“30%以下”的大一、大二学生都高达30%,而大三的则为16.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一、大二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自由,对自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大三的学生由于目标更加明确或课程作业增多而自觉或被动自习。
  在学习内容方面,三个年级中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都占60%以上,可见大部分同学只重视课本知识,仍未改变为考试而读书的心理,而选择“专业知识拓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只占15%左右,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为17.9%,而选“与专业无关的知识”的学生比例也较低,其中也是大一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为2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相对轻松,专业课程还未开设,他们除了学好课本知识,还通过学习其他知识来丰富自己。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必须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大学学习是定向的专业化的学习,而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各种不同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大学生仅仅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努力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该选择一些其他专业或公共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增强自己将来对社会的适应性。
  系统学习的主要环节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与考试。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了预习、复习与听课三方面。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后能带着问题有选择性地主动听课,且听课也轻松许多,而且更能提高自学能力。大学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预习的重要性:第一,大学开设的课程多,教学任务大,课时有限,因而教学进度快,重复性少。如果学生事先不进行预习,听课时就不容易把握老师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第二,大多数老师的知识面都比较广,思路比较开阔,且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讲授的内容经常是以案例的形式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果学生事先不预习相关内容,听课时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第三,“教无定法”是大学老师教学的特点之一。除了讲解外,一些老师常常会采用课堂讨论、学生上台讲解等灵活的教学形式。这些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但如果学生事先不做好准备,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四,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和配合的结果,预习有助于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配合。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弥补课前和课中的不足,温故知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真理。
  然而,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大一为63.3%,大二为59.6%,大三则减少到46.7%,且很少预习复习的人数比例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大一18.9%,大二36.2%,大三50%。结合之前统计分析的情况不难看出,大部分大三学生自习主要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听课情况方面,选择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足半数,这与调查的对象的专业有关,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平时听课并不重要,只要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明显的应试心理,为考试而读书而并非为真正增长知识丰富自己而学习。但稍稍令人安慰的是,认真听讲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由大一的38.4%,大二的38.9%增长到大三的45.7%,并且上课经常打瞌睡的学生比例也在递减,大一为17.6%,大二为14.1%,大三减至10.9%,这表明越接近毕业的学生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越能够自觉地认真听讲。
  此外,大学生向老师提问的频率方面,调查结果也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有不同的表现:7.8%的大一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而大二大三经常提问的几乎为零。这一方面表明一部分刚入校的新生学习热情很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部分刚入校的新生仍习惯于高中时“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不过,从不向老师提问的学生比例已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大一为58.9%,大二为51.1%,大三则减至43.3%,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逐渐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学会并注重了发问。分析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大学老师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几乎见不到老师,学生不可能像高中那样随时可以在办公室向老师请教。但随着对大学这种教学方式的逐渐熟悉,大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抓住老师”。
  关于“毕业后的打算”这个问题,不同年级的不同比例说明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热情不一样。除了每个年级均有少数学生决定毕业后出国,其余的学生都在“考研”与“工作”两个选项中作了抉择。而打算考研的学生呈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大一高达68.9%,大二减为46.8%,大三则低至36.7%了(选择毕业后工作的学生比例相应呈现了明显的递增趋势:大一为22.2%,大二增为46.8%,大三则高至56.7%了)。这组数据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学习的热情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减,惰性不断滋生以至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越来越不盲目追随考研热潮,而切实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家庭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目标。
  
  三、结语
  
  由于经济类学生大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等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对学生而言,学习时间的自由要求他们需要更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要求他们要更加认真地去探索适应大学生活和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学习,更加重视自学在大学学习中的作用。而信息获取的自由意味着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严格地进行区分和选择:有益的与有害的,需要的与不需要的,真实的与虚假的,专业的与非专业的等等,并且,还要抽象提升,加工制作。对学校和老师而言,为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学生一进校起就树立明确目标,合理定位,使他们不但在大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而且毕业以后是升学还是找一个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并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第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经济类学生主要通过书本、报刊和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学校应抓住了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多到企业或公司实习观摩,让他们在“起作用”中“受教育”,在“做贡献”中“长才干”,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

推荐访问:经济类 状况 调查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