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衔接是一种语篇现象,它是能够表明语篇经验连贯和人际连贯的一种语言手段。至于连贯,与其说它是语篇本身的一个特征,倒不如说它是语篇理解的一个特征。它与我们对语篇的理解息息相关,并且在语篇产生和诠释语篇时出现。它作为过程存在于语篇之中,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脑海中,是一种精神现象。
  没有连贯就没有衔接,但是没有衔接却可能存在连贯。成功的衔接能够促进连贯,蹩脚的衔接往往破坏连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连贯是由我们真实的生活知识所创造的,衔接并非是实现连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衔接的方式有两类:显性衔接(explicit cohesion)和隐性衔接(implicit cohesion)。显性衔接往往有明确的正式的表现方式,而隐性衔接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显性衔接手段可能是内部的衔接(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和外部的衔接(语篇之间的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内部显性衔接手段是通过Halliday和Hasan的经典模式来实现的。这些手段包括:音位衔接、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音位衔接是指用来建立衔接关系的音位模式和结构。这种衔接的效果在本质上主要是人际性的和语篇性的。人际性的音位衔接主要是通过音位中的语调和语法中的情态来实现的。语篇性的音位衔接主要是通过重音模式和音位模式来实现的。音位的平行结构、韵律、头韵等等都有助于将篇章的不同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一个更大的单位(在本文中,笔者仅讨论语篇性的音位衔接,并且把音位衔接放在非结构性衔接的框架内去考虑。)。
  按照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语篇中的非结构性衔接特征即具有语义衔接作用的语法与词汇手段共分为五类,即: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conjunction)以及词汇性连接(lexical cohesion)。各类又可细分为一些小类,如照应分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替代分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省略分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连接分递进、条件、时间等;词汇性衔接分同现和搭配等。《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指出:词汇衔接可以通过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分类关系和组合(搭配)关系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结构性衔接手段是指主述位结构、语气情态结构、平行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等衔接手段。它们都有助于建立语篇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对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一文的衔接分析
  笔者将试图从以上所提及的结构性衔接和非结构性衔接(包括语法衔接、词汇衔接、音位衔接三个方面)两个大方面来分析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一文是如何达到成功的衔接效果的。
  
  一、非结构性衔接
  
  1.语法衔接手段
  第一自然段:回指照应
  (2)中的“These three passions”回指(1)中的“three passions”
  第二自然段:(1)回指照应
  (3b)中的“It”回指(3a)中的“love”
  (4a) 中的“It”回指(3a)中的“love”
  (4b) 中的“It”回指(3a)中的“love”
  (5a) 中的“It”回指(3a)中的“love”
  (6a)中的“This”回指(5a)+(5b)的内容
  (6b) 中的“It”回指(6a)中的“what I sought”
  (6c) 中的“It”回指(6a)中的“what I sought”
  (2)连接
  递进连接:(6b)中的“and”
  第三自然段:(1)回指照应
  (11a)中的“this”回指(8)+(9)+(10)的内容
  (2)省略
  出现“not much (of this)”这一名词性省略。
  第四自然段:(1)回指照应
  (12b)中的“they”回指(12a)中的“love and knowledge”
  (15a)中的“the evil”回指(14)+(15)的内容
  (2)省略
  (12c)中的…led (people/me)upward toward the heaven
  出现名词性省略
  (15b)中的I can"t (alleviate the evil).
  出现动词性省略
  (3)连接
  (13)中的“but”转折连接
  (15)中的两个“and”递进连接
  (16b)中的“but”转折连接
  (16c)中的“and”递进连接
  第五自然段:
  (1)回指照应
  “this”回指para1+para2+para3所陈述的内容(笔者将在本文的后面讨论这种现象)
  (18a)中的“it”回指(17)中的“my life”
  (18b)中的“it”回指(17)中的“my life”
  (2)连接
  (18b)中的“and”为递进连接
  (18c)中的“if”为条件连接
  “this”在组织语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更为正式的语域中,因此它的用法之一在此处值得单独提及:“this”经常用来回指前面所提及的一段语篇的内容,如在第三自然段中的情况。
  在指示词中,最中性的莫过于“the”了。它最基本的用法是“你知道我的意思,因为我已经提及或因为我正要提及,或者是由于自身的经验或知识而对它比较熟悉。”在这三种基本用法中,第一种是最普通的用法。第二种和本文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因为这种用法通常是在小句内部或名词短语内起作用,它向前指向前置修饰语。第三种在本质上属于内照应中的回指照应,并且在衔接资源中处于中心地位。在整篇文章中共出现了16个“the”,其中2个属于第一种类型,14个属于第三种类型。
  2.词汇衔接手段
  第一自然段:(1b)中的“these passions”重复(1a)中的“three passions”。
  第二自然段:(1)重复
  (3c)中的“ecstasy”重复(3b)中的“ecstasy”
  “the terrible loneliness”重复(4b)中的“loneliness”
  (6b)中的“it”是一个泛指词.
  (2)语篇衔接评论词(text-making comments)
  first,next,finally
  第三自然段:(1)重复
  重复“I have wished…”
  (2)语篇衔接评论词(text-making comments)
  “with equal passion…”
  第四自然段:(1)重复
  (15)中的“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是old people的近义词;
  (16a)中的“the evil”是泛指词,指(14)中提及的事物。
  (2)语篇衔接评论词(text-making comments)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第五自然段:泛指词
  (18a)中的“it”是一泛指词,指(17)中的“my life”
  (18b)中的“it”是一泛指词,指(17)中的“my life”
  平行(排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比单纯的近义词更富有表现力。平行结构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富有韵律,过目难忘。在应用于句际时,这些特点便使得平行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语篇衔接手段,它要比连词更有表现力。事实上,平行是处于连接和词汇衔接之间的一种事物。本文中所使用的平行结构保证了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结构的紧凑。
  3.音位衔接手段
  本文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平行结构,这有助于语篇在韵律方面的衔接。例如:
  (1)‘I‘have‘sought‘love,‘first,‘because,‘it‘brings‘ecstasy…
  ‘I ‘have ‘sought ‘it,‘next,‘because ‘it‘relieves‘loneliness…
  ‘I‘have‘sought‘it‘finally,‘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I‘have‘seen…
  (2)‘I‘have‘wished‘to‘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have‘wished‘to‘knowwhy the stars shine.
  And‘I‘have‘tried‘to‘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本文的节奏、重音的起伏和相同的平行结构都有助于将篇章的不同部分连接成一个段落。
  
  二、结构衔接手段
  
  1.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是篇章段落中相连句子的主述位结构的组合方式。请看“What I Have Lived For”的主位推进模式图(T代表主位theme,R代表述位rheme):
  T1---R1
  T2(=T1)---T2
  T3---R3
  T4(=T3)---R4
  T5(=T3)---R5
  T6(=R3)---R6
  T7---R7
  T8---R8
  T9(=T8)---R9
  T10(=T8)---R10
  T11(=R7)---R11
  T12---R12
  T13---R13
  T14---R14
  T15---R15
  T16---R16(=T14/T15)
  T17---R17(=R1)
  T18---R18(=R17)
  从以上的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主位推进保证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2.及物性分析(见表1)
  
  在这篇文章中,物质过程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这和文章的文体有关。本文的作者在阐述一定的真理。人和世界的某些方面的关系自然就成了作者关注的焦点。这篇文章和散文的文体比较接近,作者在表达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心理过程占据第二大比重的原因。
  从以上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及物性保证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因为从始至终,作者都在阐述他自己和三种激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于追求这三种激情而引起的强烈的情感。
  3.人际功能分析(语气和情态)
  在组织篇章结构时,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应用语气、语气副词、评论性副词或修辞组织手段如排比等来体现作者的语气和态度。
  讲话者情感和态度的参与是交际互动性的体现方式之一。系统出现的情态因素传达了讲话者的意图,并且帮助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见表2)。
  从整篇文章来看,主位推进、及物性和语气/情态促进了整篇文章的衔接,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
  
  结论
  
  在详尽地分析了文章的衔接与连贯后,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衔接紧密、意义连贯的篇章。笔者认为,系统功能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汉语各类语篇和汉英对比语篇的分析。这对于提高中英文的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推荐访问:连贯 英文 衔接 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