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自身能力的研究】高中生物新课改

  摘 要: 当前高中生物新课改活动在全国各个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高中生物新课改是一项跨时代的创新,在生物教学改革的历程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带来的不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多伴随的是学习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在这场生物新课改中,生物教师的角色改变也是活动实施的一项关键环节。素质教育的根本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脱离教师参与的素质教育改革也就成为了空谈。那么,怎样在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提高生物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加强素质培养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呢?作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自己对新课改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师 新课改 能力 角色转变
  
  1.引言
  当前,高中生物新课改对“实验操作、生物技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学习”、“发展探究性学习”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对教师的能力、职责进行了设定。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并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的网站网址和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能够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其他知识[1]。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人才培养成为我国科学进步,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子。然而,人才培养往往离不开教师的知识传授。我国自建国以来,历经了多次生物新课改阶段,这次的生物新课改与以往不同的是,理念更时代化,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内容更新颖,更有创造性。由此可见,教师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
  2.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根本职责
  2.1教师是教材知识的灌输者。
  生物新课改的基础就是教材的改变。在日常的素质教学中,教师是以教材为基础,并不断深入开展教学的。
  生物新课改以后,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拘泥于教材,要在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上下功夫,要以教材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实际开展教学,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2深入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素材。
  生物新课改以后,知识量的增长可能超出了生物教师所能涉及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师应当积极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存量,有意识地搜集和储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材料,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2.3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增强教学能力。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科学仪器、多媒体手段已然走进了生物教学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素质教学的情况下,运用教学器材,利用图片、颜色、声音、形状感染等方式,可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研究蛋白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分裂等课题时,可以借助科学仪器,对发展过程进行观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动画技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直观的描述。
  3.生物教师在教育模式中角色的转变
  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生物教师的教育活动仅仅被定义为一门教育技术,往往忽视了教育本身的灵魂塑造意义。在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的任务从塑造学生的灵魂,转变为激发、升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角色任务的大转型。
  3.1教育理念更新换代,教学方法追求创新。
  3.1.1在新课改形势下,确实更新生物教学理念。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文化教育的教学错误地认为是“搬运”、“捆绑”下的记忆、理解、应付考试的强迫性、选择性活动。在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模式下,生物教学追求“小组活动、互动学习、情感牵引、全面提升”,既要抓好知识量的增长,更要重视科学学习和教学创新。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之一,而且实验、观察又是生物研究的教育基础,因此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抓好生物教学的理念创新,进一步加强探究性教育是非常可行的。
  3.1.2提倡自主、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生物新课改的形势下,很多新课题、新模式都超出了教师的知识能力范围,这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并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供给来源。教师应当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平等互助的状态与学生一同研究新的课题教育,把“知识传授”转变为“课题探讨”,在参与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一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将只是一味地“学会”升华为一种“会学”的自主创新能力[2]。比如细菌病毒的形状、来源、结构、传播方式等,对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基因遗传、新陈代谢等生理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研究新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学习模式,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吸收知识量的同时,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欢腾。
  3.2创新实验模式,提高学习质量。
  3.2.1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大胆创新实践,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高中生物新教材首先引出了叶绿体的形态、细胞质等相关内容,随后加以实验观察。教师们可颠倒思维,先指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实验研究,在观察中发现叶绿体的形态特征,然后对课本知识加以巩固。虽然在形式上来看,这只是将学习过程进行颠倒,实质上这是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的自主创新型学习模式。
  3.2.2自主学习,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教学中,可以在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加强知识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先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对“农业上运用怎样的方法对农作物进行增产”等光合作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知识来源社会,也要报答于社会
  生物新课改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技术社会化、知识社会化是当前社会的生活特征,知识来源于社会、报答于社会成为一种知识学习的再升华,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方式。在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艾滋病病人,不要歧视艾滋病人;在学习生态学以后,要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生态危机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污染检测和原因调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的知识,运用于社会,解决社会的问题,在知识运用中服务于社会,使学生感受到热爱生活,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5.结语
  生物新课改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转变和改进的一场大革命。在新课改的带动下,教师要彻底地完成好角色职责的转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在学习当中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能力,增加知识储存量,脚踏实地地在这次新课改的春风中,与学生共同探寻,不断创新,成功地走出一条高中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邓卫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07.
  [2]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杂志,2007.
  [3]邓志伟,吴敏.优质教学的特征――德国学者迈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6.

推荐访问:提高自身 新课改 能力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