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向滑步推铅球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环节差异比较分析_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要领

  摘 要: 提高出手初速度始终是推动铅球技术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因。本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环节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背向滑步推铅球 旋转式推铅球 技术环节差异
  
  1.引言
  随着铅球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各国运动员在运用铅球技术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在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与旋转式推铅球两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比如:1983年民主德国选手拜尔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取得了22.22米的好成绩,1988年西德运动员蒂默曼同样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取得了23.06米的好成绩,1990美国运动员兰迪・巴恩斯运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取得了23.12米的好成绩。而且他们三人的成绩都是当时最好的成绩。一直到现在,各国对于这两种技术的偏爱各有不同,亚洲运动员多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并取得了好成绩,而欧美的优秀运动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身体的结构、素质与文化特点都可能影响这种现象的形成。因此,我们有必要着重探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环节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为教学及训练提供参考。
  2.背向滑步推铅球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环节差异
  2.1预摆间的差异
  背向滑步在预摆姿势调整好以后,摆动腿左腿顺势向后预摆,并向投掷方向摆冲,此时要求向投掷方向摆冲时平稳自然,幅度不大,两臂随上体自然缓起缓回,随后两大腿有序地回收,支撑腿右腿平衡下蹲,屈膝成90°―100°角,全脚掌落地,左小腿摆至与大腿成80°―90°角,这时前脚掌位于右脚掌内侧的上方,左手臂向右前伸,上体右转前倾较大,探出圈外,使身体的髋轴与肩轴进一步扭紧,保持身体平衡,臂部正对投出方向。
  旋转式推铅球在开始时虽然也是背对投掷方向站好,但身体自然向右转动,动作要求缓慢。而且为了抵消反方向转动的影响,左臂微屈自然下垂,整个身体保持正直或适当前倾,促使运动方向的改变,以抵制上体向左转动过快。身体向右转动的幅度,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变。
  2.2前向滑步与旋转间的差异
  2.2.1背向滑步时分为两个环节因素。
  2.2.1.1摆动腿――左腿的摆、插、伸。当完成屈膝右前倾动作后,身体后倒,以臀部向投掷方向后引,在身体失去平衡的瞬间,左腿迅速收缩,使大腿推动小腿向抵趾板方向快速弧线摆伸,插向抵趾板,脚稍外屈,这时利用左腿摆伸带动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推进。此动作过程其惯性方向与动作相反,可加大左腿滑步前蹬地的作用力。
  2.2.1.2支撑腿――右腿的蹬、收。利用左腿后摆减速时机,右小腿的前脚掌内侧为支撑点,快速向侧上方蹬伸,使上体迅速向圆心移动。当右腿几乎蹬伸直时,快速收小腿,脚稍内转,落于圆心附近,使身体朝投掷前的双支撑姿势过渡,与继续保持朝投掷方向的上体形成一个扭紧的状态,这时上体稍抬与地面成40°角左右,左臂继续保持向右前伸,并维持身体平衡。
  2.2.2旋转式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2.1双腿支撑旋转。双腿支撑进入起转时,左腿左膝积极外旋,左臂稍屈置于体前,两肩平行,微收腹,左腿左膝的转动领先于左肩,在转动中,身体逐渐向圆心倾斜,以使身体重心向左稍偏前方移动,左脚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左大腿内侧肌群处于适度拉长状态。为右腿的摆动和落地积极移动创造有利条件。其中它的发力方式是拧腰、转髋。
  2.2.2.2单腿支撑旋转。双脚支撑旋转后,右腿离地,形成以左脚为轴心,单脚支撑旋转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人体和铅球从后场推向前场,逐渐加大人体和球的旋转速度。右脚离地后,右腿微屈,右脚靠近地面弧形向圆心摆动,左脚屈膝,支撑继续向投掷方向转蹬,左腿保持90°―120°。右腿摆动时,大腿不要摆得太高,一般不超过水平线。此时,身体重心远离支撑点向投掷圈中心移动。左臂协同控制方向和维持身体平衡,使身体平稳地在移动中向前,并且在向前的过程中转动右髋。
  2.2.2.3腾空旋转。左脚蹬离地面后,即进入腾空旋转阶段。由于人体腾离地面后,旋转中的外力矩消失,因此腾空后,右腿带动右髋要快速转扣下压,左髋随右髋的转扣下压,快速转向投掷方向。此时,重要的是转骨盆来加速下肢的旋转。左腿离地后,要迅速屈膝,积极向右腿靠拢,缩小身体纵轴旋转半径,减小转动惯量加速旋转速度。在该阶段,由于铅球基本是紧贴着旋转轴旋转,其旋转半径很小,这样能够保证右脚落地后不停顿地旋转,有利于减小速度损耗。
  2.2.2.4过渡阶段:这是旋转推铅球技术中重要的技术环节,该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时右脚以前脚掌落在投掷圈圆心的附近,身体重量大部分落在弯曲的右腿上,上体稍前倾,髋轴超越肩轴,左背伸展扣紧,左肩大约位于右膝上方,躯干呈扭紧状态。右脚着地后以前脚掌为轴,不停顿地连续转动,表现出旋转推铅球连续加速的技术特点。此时左脚贴紧右腿,靠近地面,快速转插向落点。左髋在右腿的转动下,转成了侧对推铅球的方向。这样就促进了左大腿在身体重心不移动的情况下,落向了前场偏左的方向,从而使身体进一步扭紧,使下肢转动的作用力开始作用于器械上。
  2.3最后用力及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的差异
  2.3.1背向滑步推铅球时,最后用力包括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2.3.1.1侧满弓的形成。当左脚即将离地瞬间,右脚以前脚掌为转动支点,顺势边蹬边内旋右膝,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左脚微屈着地后积极形成左侧支撑,阻止体重水平前移,由于右脚边蹬边转,推动右髋的转动,加大髋轴与肩轴之间的扭转角。为转体推球储备了巨大的动量,随着右腿的猛力蹬伸,左肩积极向前摆动,继而向身体左侧摆振,使上腿充分展开,但背轴与髋轴保持着扭紧,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侧满弓”的状态。
  2.3.1.2最后用力左臂摆动。左臂向投掷方向摆动,具有以肘关节的屈一直一屈地摆动的特点,以及按“由下―向前―向下压”的路线运动。
  2.3.1.3最后作用力的器械加速过程。在左臂向上一向前一向下摆动的同时,右脚继续保持边蹬边扣边转脚,加速推动身体重心投影点移向左腿。随着以左前脚掌为支点的左侧支撑为转动轴的加速转动,右脚继续前移。由于右腿对右髋的作用点没有改变,因此前移的右腿不会改变上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使体重进一步移向左腿,加速推动左侧支撑转动轴接近垂直地面。与此同时,肩轴迅速超过髋轴,上体以左侧支撑轴为转动中心,以此轴至右关节的垂直为转动半径,并以胸带臂加速推球。
  2.3.1.4推拨铅球及维持平衡。当右臂的肘关节即将伸直推拨球的瞬间,左腿随右腿迅速猛蹬起,此动作作用是加大反作用于球的力量,提高出手点加快出手速度,加长推球的工作距离。球离手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身体继续向投掷方向稍左推进,右腿迅速换到前面,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左腿稍后摆,重心后移。
  2.3.2旋转式的最后用力及出手后平衡的技术动作。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的加速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旋转的基础上给铅球再加速,以最快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投掷角度把铅球推出去。最后用力阶段是以右脚单支撑结束,左脚落地后开始的,此时运动员的下肢进入双支撑阶段,骨盆及双腿处于比较稳定的姿势,肩轴与髋轴之间处于较大的扭紧状态,整个人体在左腿牢固支撑的情况下,右腿右髋积极转动用力,投掷臂不急于主动加速,跟随腰髋的转动为加速。同时左臂适时向投掷方向摆动,使胸部肌肉形成预先的伸展拉长,为随后的胸带臂最后加速用力做好准备。在下肢和躯干继续向前用力的基础上,通过左腿支撑用力和左肩、左臂、左腿及时制动,配合两腿用力蹬伸,挺胸、伸臂急骤加速用力将铅球推出,整个身体随惯性换步左转,完成整个动作。
  但是旋转推铅球还是有很多其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旋转推铅球技术右腿单腿支撑的过渡阶段存在一个速度急速下降阶段对于控制平衡的要求较高,需要及时改变铅球加速路线,最后用力阶段双脚间距离较小。
  3.结语
  本文在对背向滑步推铅球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时,并没有对二者的技术环节优劣作出评判,只是说明二者的滑步技术环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虽然说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比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更新,但并不能就此完全否定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落后了,就应放弃甚至淘汰掉,而且旋转式推铅球具有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等劣势。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练要因人而异,依个人的特性而定来确定采用哪种方法。当然,在节奏、稳定性、加速与投掷之间的速度损耗上,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比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崇秀云等.铅球技术的发展与回顾[J].田径,1984,(2):28-30.
  [2]张英波.旋转推铅球技术特点及其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生物力学参数对照[J].田径,1994,(4).
  [3]徐忠芳等.论推铅球技术特点的变革与发展[J].田径科技信息,1993,(3).
  [4]赵士陆,尹志强.谈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谈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VOL.20(5):62-63.
  [5]许红峰.现代铅球投掷技术的发展方向[J].体育教学与研究,1990,(2):56-59.
  [6]韩景军,魏鹏飞.谈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衔接技术[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79-81.
  [7]白光斌,龚锐.李梅菊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94一96.
  [8]张英波.推铅球――现代投掷技术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铅球 背向 环节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