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在视觉张力中的作用】 视觉张力

  摘 要: 在绘画作品中视觉张力是无处不在的,它是艺术的生命。视觉张力在绘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视觉张力感是优秀的绘画作品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哪些方面能够体现视觉张力和如何体现视觉张力是十分必要的,而构图在体现视觉张力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构图 视觉张力 作用
  
  构图是视觉艺术外部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是绘画艺术外部表现形式的三个基本元素――构图、形和色――中的一部分。三者之间,构图对个体的形和色有着组织、统率的作用;同时,构图又把特定的情感理念转换成可视的图形,它最先着手、又放眼全画面,促使构思实现情感理念的传达。中国画论中称作“章法”、“布局”;东晋谢赫称作“经营位置”;当代潘天寿称作“布置”。
  构图作为绘画创作章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又因为其在表现视觉张力上的重要作用,为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所重视,在理解上有颇多相同之处。面对那些不朽名作,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营位置”、“计白当黑”与西方近代塞尚、蒙德里安、马蒂斯的理念竟如此相近;而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宗教壁画与荷兰古典画家弗美尔等人的作品,在忽略掉繁冗复杂的表面现象之后,是那样的简洁和传神,与抽象绘画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构图的规则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正是构图中视觉张力的体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平衡、对比、节奏和韵律。
  一、平衡产生视觉张力
  平衡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之一,反映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太极图》就最早揭示了这一个基本法则。它既是平衡、和谐的,又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绘画艺术是现实生活在艺术上的视觉再现,人们对如何遵循自然法则,塑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张力的形象,作出了不懈的探索。
  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不自觉地利用了平衡法则,创造了简洁而明快的绘画样式。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见图一)也是典型的平衡构图,对这副画的构图可以说是达・芬奇精心设计的,画面中央的视点上是耶稣,左边六个门徒分为两组,尽管人物的表情动态各异,但人物动态上所形成的趋势以及作为背景建筑结构的透视线都引向了中心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呈现一种有很强对称性的平衡感、稳定感和庄严感,各个形象之间在充分对比的关系中得到了和谐的完美。平衡,是拉斐尔始终遵循的绘画原则,在他的辉煌巨作,如《圣母的婚礼》、《西斯庭圣母》等作品中,画面总是充满着华美崇高的对称感和庄严感。
  图一 《最后的晚餐》
  二、对比产生视觉张力
  构图的对比产生视觉张力与色彩的对比不大一样,在这里,对比是指构图形式的某一种特性在它的程度上的比较。在绘画艺术中,作者往往将构图的对比用于要害部分,构成画面基本形式,成为产生艺术张力技巧的重要手段。
  与构图形式相关的对比有如下几个方面。
  1.点、线和形方面的对比与构图视觉张力的关系。
  形的对比,包括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空间之间和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对比。这样就可以解释包括抽象绘画在内的一切构图。
  线,只是一种书画符号,并不像某些其他因素那样近似现实存在,由于艺术家所选择的表现手法不同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在抽象绘画中,线的自身作为一种纯绘画性的符号,独立构成画面,用来表达作者的心境和情趣。以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图》为例,黑色的直线以十字交叉的形式布满整个画面,而交叉产生的数个小矩形的边长又各不相同,界定出大大小小的空间,抛开鲜艳的色块,单看线的组织,也使画面的构图产生了稳定感。而这种以黑线均衡布满画面的构图形式,体现出极强的视觉张力。
  点的性质和线相似。它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为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画派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康定斯基的《即兴第25号》(见图二)也充分地说明了点、线与形方面的对比在构图中对提高视觉张力所起到的作用。
  图二 《即兴第25号》
  2.人们的概念所造成的对比与构图视觉张力的关系。
  动与静、虚与实、刚与柔、主与次等都是由多种造型因素而形成的人们在概念上的构图的对比关系。这些都可以产生视觉张力。
  以“主与次”为例,形象的主次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决于所处画面构图的位置、周围的环境、形象的繁简、外轮廓的清晰程度,以及所呈现的细节的重要程度和充分程度,等等。中国画论讲“虚实相生”,虚与实指任何造型因素与周围关系界定的明确程度。如赵无极的油画作品,大量运用“虚实相生”的构图对比关系,气韵盎然,极富视觉张力。
  此外,有一部分对比因素只有在绘画过程中才能体现,这就要求作者在构图的时候要做到“胸有成竹”。如中国漆画、包装装潢、环境布置等,凡是属于使用不同的材质组合的设计,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肌理的对比。
  三、节奏和韵律的视觉张力
  富有节奏和韵律是构图的一种形式特点。蒙德里安指出:“有力的节奏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当观众注视着一个平面的时候,视线会首先集中于一两个点或小的区域。艺术家们利用了这个视觉特征,进而产生了画面的节奏,就好比音乐的强弱节拍。
  以席里珂《梅杜萨之筏》为例,画面表现法国梅杜萨号巡洋舰遇难,人们乘坐木筏逃生,奄奄一息的幸存者到第十三天发现了过往船只而奋力呼救的激动场面。画面分布着暗―明―暗―明―暗―明的间隔变化,暗处虚,明处实。这也是虚与实的节奏体现。这副作品韵律强烈的主要原因是由左下向右上的大弧形律动线和几条小的辅助线在画面中起到的作用。相反,古典主义的大卫和安格尔等人的作品,由于构架线的横平竖直和人物组成的“形”大多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因此动感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韵律,准确地说是一种平缓、庄重、典雅的韵律,它体现了新古典主义者的美学理想。
  构图是以画面的整体气势和画中的空间来产生视觉美感和情感理念的,因此,具有张力感的构图是一幅优秀绘画作品成功的基础。南朝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项评价绘画的标准,把“气韵生动”放于首位,这个“气韵生动”包括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构图的要求。如果我们在绘制作品开始之前能够充分地了解和利用构图,那么画面会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参考文献:
  [1]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吴丽婷.浅析艺术创作中的构图.福建: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11:27-28.
  [3]汪小曙.绘画语言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4]周正.绘画构图原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
  [5]吴永强.构图:在视觉传达的方位上[硕士学位论文].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8.
  [6]张世彦.绘画构图导引.北京:海天出版社,199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构图 视觉 作用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