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朴实高效的语文感悟_形容人朴实的词语

  摘要: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推动了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但由于改革实施者对新课标理论理解的偏差,以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重现了学生整体感悟,便出现了时髦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把双基教学置放一边的倾向,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课堂闹起来了,活起来了,但浮华背后缺失的却是语文学科本质一语言文字。本文就上面的现象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词语 教学 感悟 语文
  
  如何使语文返璞归真?笔者认为在巧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使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品味文本的乐趣,这样才能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情感。
  
  一、对比中品词
  
  文本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还像一杯杯纯醇,是那么耐人寻味。网为有了这些厚重的文化底蕴,课堂才不会显得浮躁、空泛,如在比较中品词赏句,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因为对照的过程是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对照探幽是师生双方积极的心智活动,教师可以在熟悉言语作品和学生的基础上,发现言语开启点,从而殴计出比较思路。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品言语,增强语感。如《珍珠鸟》一课中“小家伙”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小家伙”一词可否换成“珍珠鸟”?通过比较,学生具体体会了作者字里行间倾泻出对珍珠鸟那份由衷的情感:再譬如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一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等,其实是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衬托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精湛。通过比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重点词句,学生才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教师通过比较,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无须绞尽脑汁,就可以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二、联系上下文品析
  
  我们知道语文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词成句实现情感之统一,就字说字、就词释词、就句论句,往往是孤立的、肤浅的。因为语言文字中隐藏着的情味、意蕴、理趣,只有联系上下文,咀嚼精彩的词句,才能嚼出文字的清香淳朴,嚼出情感的酸甜苦辣,嚼出文字与情感的浑然天成。如《爱如茉莉》一文中“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一句“芬芳”与“光泽”词语的理解,学生不难知晓芬芳来自茉莉,光泽来自阳光,仅此理解太薄,只有联系上下文父母相爱的场景,“病床上的妈妈,仍然惦记着那盘饺子。”“爸爸出差回来,直奔医院。”从而才能真正理解:父母如此恩爱就像茉莉般飘荡芬芳,阳光般充满生命的光泽。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生活小事因而浸润着文学的芬芳与光泽,文如茉莉也。
  
  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中品析词语
  
  想象是孩子的天赋。综观文本,意象性强,总会留下空间。因此,通过想象可以化抽象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词句显得通俗易悟,令人回味。如《姥姥剪纸》一文中最后一句“每当忆及……心境与梦境就变得有声有色。”一句中如何理解“有声有色”?在作者身上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活跃了,遐思着,品味享受者情趣。一下子触摸到作者心灵,心与心贴近了,感与情交融了。有的学生说:“我常常缠着爷爷捏糖人……”有的学生说:“姥姥时常给我讲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作品中去和文字交流,和人物对话,从而理解词语涵盖的意蕴。感受到亲情的质朴。
  
  四、朗读中品析
  
  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文章是作者情趣意旨的载体,语文学习又是学习者个性化的行为。强调主动探究,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感悟。如《安塞腰鼓》一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从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学生通过读、划、悟,找出“烧着”“威逼”等词语。如何理解“烧着”“威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品析,在品析中朗读,感受到安塞腰鼓充满力量、充满热量、充满能量的特点,再让学生品读出力量、热量、能量。
  
  五、交流中品析
  
  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辞藻、感人的话语、华丽的教学语言,都是语文味生成的源泉,特别是互动中品析的激情,交流中生成的灵气。这一方面来自“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一个教师文化底蕴越深厚,他的语言感染力越强,越会品味。另外,那些词语只有通过师生共读共赏,才能在激昂的情绪中感悟。如《望月》中“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浸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一句中对“沐浴”“清幽旷远”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师生品析化解词语理解难点。
  师:在朦胧的月色中,李白从遥远的唐朝向我们悄然走来,他借月抒情,邀月为友,一首首诗如春雨、似乳汁浸染我们的心灵,滋润我们的生命。
  生:在皎洁的月色中,苏轼从遥远的宋朝向我们悄然走来,他一边吟咏一边凝望圆月,一首首词如灯塔、似明月拨开云雾,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生:在如水的月色中,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穿越时空的隧道,从远古向我们悄然走来,他们超凡脱俗,望月抒怀。这孕育民族精神的月文化,陶冶着我们的情感,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培育着我们创造个性和人格。
  师生共同赏析,不仅理解了词语的蕴涵,而且提升了文化素养。
  
  六、运用中加深理解
  
  事实上词语的理解终究还是要靠多读多写。掌握词语,只是经历了感知、感悟和积累阶段,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利用已学的词句,读课外的文章和书籍,将习得范文的语言运用于日常言语交际中、写作中去,这样才能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使文章中的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语文教学只有在扎实有效的训练中玩味词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推荐访问:高效 朴实 扎实 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