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对比视角下的礼貌准则与使用:礼貌原则六个准则介绍

  摘 要:礼貌准则是语用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是交际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准则。语篇同样具有交际功能,在语篇写作过程中也需遵循礼貌准则。本文在语篇对比的视角下论述了英汉礼貌准则的异同及其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书面语中的体现与使用。
  关键词:礼貌准则 交际功能 语篇
  
  前言
  
  人们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又不能忽视礼貌用语的使用。语言的交流不仅限于口头的交流,同时也包括书面的沟通。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从广义上讲,都是互动的、交际的或者说是对话的。Bakhtin(1929/1988)认为人类的语言从本质上讲是对话性的,即使是书面的“非交际性”的话语中,仍然可以找到对话的痕迹(丁建新,2004)。因此,书面语篇也是交际的一种方式,即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功能语言学家创始人Halliday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指语言除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之外,同时还具有传达作者/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即参与者的交际角色。在功能语言学中,交际的人际关系有两种:一是在社会面对面的交往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一是在语篇中非面对面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Halliday指出,语气是语篇的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语气是由主语加上谓语的述定部分构成的;人际功能语法是关于会话双方交换的语法,交换的东西可以是物品和服务或信息,交换中的角色可以是给予或要求得到的(刘旭红,2005)。功能语法在分析一些功能比较明显的短小的书面话语,如广告、对话等时,对语气的分析能较好揭示对话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正说明了语篇具有交际功能。所以,书面的语言也是具有交际功能的,书面用语中也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1.礼貌准则及其特征
  
  礼貌准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继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预设(presupposition)、言语行为(speech acts)等之后的又一研究视角。如果说会话含意解决了所说的与所表达的矛盾,那么礼貌准则就解决了人们在面对面的交际过程中为什么“言不由衷”,为什么用比较间接的、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刘旭红,2004)。在礼貌研究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语言学家有:Lackoff、Leech、Brown和Levinson。
  学者顾曰国(1992)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条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就是对与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要用谦语,对与交流对方或对方有关的事物用敬语。2)称呼准则。中国人称呼别人时大都遵循尊老爱幼的传统。3)文雅准则。按照儒家思想,交流时要用文雅的语言,禁止用禁语或忌讳的词语,倾向于婉转的表达想法。4)求同准则。这是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交际对方的要求,当不得不表达相左意见时往往先扬后抑。5)德、言、行准则。这条准则是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自己受到的益处,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Leech)也根据英国的文化特征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1)得体准则。说话者要减少有损他人的观点,少让别人吃亏;2)慷慨准则。说话者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说话者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说话者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说话者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多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说话者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多增加双方的同情(刘旭红,2004)。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的礼貌准则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但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其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从语篇生成的角度来看,对作者来说,语篇的生成是对潜在的读者的认知能力、态度等方面不断地做出推测的过程;对读者来说,是利用自己已知的图式,对语篇不断地解读,来获得作者通过语篇所提供的交际意图,即作者和读者双方相互磋商、协调的过程(潘红,2001)。因此,在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中,礼貌准则的使用相当重
  要,在语篇的交际中一定要遵循不同语言的礼貌准则。
  
  2.礼貌准则在不同语篇中的体现
  
  语篇具有交际功能,所以在语篇与语篇之间的交际中同样应遵循礼貌准则,也同样要体现不同的礼貌准则。英汉两种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所遵循的礼貌准则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并且在不同的语篇中也有体现。
  2.1 英汉礼貌准则的相同之处
  如上对英汉不同礼貌准则的阐述显示出英汉礼貌准则的相同之处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1 得体、慷慨准则与德、言、行准则
  得体、慷慨准则与德、言、行准则的使用旨在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或是极力夸大自己获得益处。比如:
  Dear Sirs,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work in your company. The opportunity offered by you will be a milestone in my career life.
   Yours, sincerely
  信中作者把这个自己获得益处尽量的扩大化,让读者体会到了他的真诚和谦虚。而汉语中就同样的内容(尊敬的领导,非常感谢您提供给我这个工作机会,能在贵公司工作是我本人极大的荣幸。这份工作将会是我工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也把读者付出的代价尽量减少了,仅仅是提供一个工作机会,就得到一个优秀的员工。
  2.1.2 赞扬准则、谦逊准则与贬己尊人准则
  这几种准则都体现出在交际过程中,要尽量的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把交际的对方放在一个比自己高的位置上面。这种交际方法在古代就有体现,比如:
  (北静王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老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赔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所言,亦荫生辈之幸矣。”(红楼梦,15回)
  在这段文字中,北静王使用的令郎、小王两个词就把贾政恭维了一番,而自己堂堂一个王爷似乎还不如贾政。而贾政在回话中使用犬子也是遵循了同样的礼貌准则。如下这段文字的英文版中courteous smile(赔笑)把贾政毕恭毕敬的心态也完全表现了出来。
  “My worthless son does not deserve such high praise,” rejoined Jiazheng hurriedly with a courteous smile. “If thanks to the grace of Your Highness such proves the case, which will be our fortune.” (杨宪益、戴乃迭译)
  2.1.3 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和求同准则
  这些准则的本意就是要求交际双方要力求和谐一致,尽量减少分歧。比如: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for your comments. You are quite right about ideologies of work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I wish you had read the draft!
  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是要批评做评论的人,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而是先把评论者赞扬了一番之后顺势表达出评论可能有误,希望评论者能够把草稿读完之后再做总结。这种欲抑先扬的方法在交际中较常见,像“I"d like to……but……”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欲抑先扬的常用句型。
  2.2 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即使交际双方想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必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产生差异,主要体现在得体准则、谦逊准则、称呼这几个方面的差异。
  2.2.1 得体准则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习惯使不同的语言操持者在遵循同样的礼貌原则时产生不同的反应。如:
  英:Please do not touch the tape surface itself. Dirt and oil from your skin may deteriorate the tape coating.
  汉:请勿随便触碰磁带表面。
  此处英语的表达中,单纯使用please一词并不能完全表达出礼貌用意。所以作者在祈使句之后又解释了原因,表明自己完全是为了读者的利益着想,从而使第一个句子容易为读者接受。但是在汉语中,只一个“请”字即可。
  2.2.2 谦逊准则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价值、个人的自信,在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时,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对别人的赞扬能够坦然接受,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对赞扬的迎合态度不够谦逊,是一种自大的表现,这种谦逊准则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容易导致误解或冲突。
  英:A: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B: Thank you very much.
  汉:A: 你英语讲得真好。
  B: 哪里哪里,我的英语一般啊。
  面对赞扬,中西方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充分体现了两种语言在谦逊准则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习惯推辞或是否定别人对自己的高度评价,而英美国家的人则通常说一句thank you,让中国人觉得很不谦虚。
  2.2.3 称呼的差异
  英语汉语中都有称呼语,但是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人习惯在人们的职位前加上姓氏对人称谓。比如说“李老师”、“张局长”、“马经理”等等。中国人还习惯按照年龄的长幼在同事或朋友的姓氏前面加上“老”、“小”,然而这在英语中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英美国家人非常讨厌人们把自己看成是老人,都把老人称为“senior people”而不用“old”。中国人却习惯在姓氏后加上“老”来表达尊敬之意,比如“张老”、“费老”等等。
  认识到英汉礼貌准则之间异同之处,写作中就要学会遵循和使用不同的礼貌准则。在得体恰当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礼貌准则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差异较大的礼貌准则的使用,避免产生跨文化的交际冲突。
  
  3. 结语
  
  礼貌准则应用在语篇之中是对读者潜在认知能力的考验,也是保住读者面子的手法。学习者要充分认识英汉礼貌准则的异同,把握不同语篇中不同礼貌准则的运用,在写作中学习得体恰当地使用这些准则,既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在语篇方面的学习,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参考文献:
  [1]丁建新.对话、殷勤之意与语篇声音[J].现代外语,2004.
  [2]顾曰国.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3]刘旭红.关于语篇礼貌意义及其应用[J].乌鲁木齐承认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4]刘旭红.礼貌的语篇意义[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潘红.认知环境差异与语篇连贯的翻译解读[J].外语学刊,2001,3.
  [6]Bakhtin Volosinov,Marxism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M].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9/1988.
  [7]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Trans,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1.

推荐访问:视角 礼貌 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