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

冯 雪

(南岸怡丰实验学校, 重庆 400060)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崔允漷认为,单元是按一定的规范组织起来的结构化内容,通常指向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事件,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1]。基于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即以教材单元为导向,创设真实情境的主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学生进行可视化评价的完整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提出以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学习任务群重在以任务驱动[2],整合情境、内容、方法、资源、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3]。

(一)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整合化

如果说单篇课文是地图上的散点,那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像是一幅地图。“整体”是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一个单元一定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单元虽然各有不同的内容、主题,但是包含着横向的学习内容组织单位或纵向的、动态的学习活动等,这要求教学整体之间、整体内容都需要整合化,而不是一课一课来教。

2.情境化

杜威谈到最好的教学是关注到真实世界和学校教育的关联,而不仅仅只是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最大的特征与精髓就是“情景化”,通过在情境中引入恰当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学生就如沉浸于书中,经过发现、整合与推断完成虚拟情境中的学习任务,从而达成深度理解,促成从教材到真实世界的过渡,再到未来世界的迁移,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3.任务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和创设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而其中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境中起到纽带作用的就是“任务”,活动是完成大任务的路径,是完成任务的保证。找到了任务与任务之间的逻辑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就能实现过渡自然、教学内容充实、环节设置清晰等一系列的教学目标,这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也能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增强教学实践的自主性和整合性。

4.评价多元化

情境、任务、成果是构成单元整体课堂教学重要结构形式。教师通过设计整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需要能够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其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这是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的外显化、可视化成果。

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注重评价多元化,以便学生结合评价要点与准则进一步发展语言技能,反思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反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达成度,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

(二)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现实诉求

1.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向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要求教师要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容联系,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4]。这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性、情境性、任务性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2)小学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取向

“灵活的单元结构体系”是部编版教材编写最大的特点,其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纵横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5]。在单元导读页中,其导语明确语文要素,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学习方法与运用;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提炼学习方法,有时“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单元所学方法,各板块内容形成系统,合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素养时代组织教学,需要单元设计。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面对现实的挑战,教育要追求更精准,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而单元教学关注到了真实世界和学校教育的关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其次,单元设计有助于整合目标内容,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思想指向语文育人的终极目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单元为主题,统筹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多重学习目标和丰富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体,能够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再次,具有真实意义下的情境任务,能帮助儿童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基于任务群下的单元设计不是简单、碎片化知识的组合,而是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最后,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单元教学通过学习任务的展开能将多元化的评价融入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个性发展充足的时间和弹性内容,实现高质量、创造性的学习。

2.当前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对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认识不全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学习任务群作为新出现的内容,很多老师都感到迷惑,对其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也占据了大部分,如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有哪些类型?怎样进行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同时单元整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认为单元整体教学仅仅只是简单的板块内容的组合而已。

(2)重知识覆盖面,轻明确的课堂活动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力争教学知识点面面俱到,却很少考虑到单元与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没有发现文本之间存在的联系,没有归类整合,还存在对知识机械化地教授,缺少课外资源的补充。从另一层面来讲,教师教学缺少明确的课堂活动目标,教学过程就呈现出问题过于繁多,核心问题不突出。

(3)缺少单元整体设计经验,忽视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单篇教学法是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尽管也有部分教师关注到了单元内部知识的整合性,但大多数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有的片面地将一个单元的识字、写字笼统地统整在一起,或把几篇课文生搬硬凑地进行教学,缺乏有梯度的训练语文要素,再者抓不住整个单元的连接线,孤立地训练知识点,分离课文与课文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构,割裂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大情境。

(4)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少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评价

与其把教师讲授内容称为“教案”的话,不如把其叫作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学案”,就此,学生应该是占据主体地位的,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时效,往往很少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也较少思考教学完成后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段后能够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多的是下课意味着授课的结束,割裂了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的完整体验,动态评价环节薄弱,学生缺少有针对性的反馈。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阶段

1.分析阶段——重视单元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部编版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6]。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挖掘教材中的单元与单元的横向、纵向联系,找准教材、学生、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以便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2.设计阶段——多角度有效整合内容,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设计阶段应重视目标设定的全局性、重点性。这个阶段需要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核心内容,并细化每一课时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建构和教学设计。如何陈述单元目标?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学情和教材文本进行提炼关键概念和能力,并对单元目标进行筛选、排序、整合[7],从而使单元目标的形成更有科学性。

3.实施阶段——创设学习任务活动,贯穿单元教学内容

真实的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以学生学习为主线,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讨论与交流表达,让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而是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和学生参与热情的活动。因此创设学习任务活动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相互联系[8]。在中高段年级,实施阶段的单元课型一般为单元导读课、精读引领课、表达课三种基本课型。

4.评价反思阶段——关注单元评价设计,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单元评价注重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评价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每一个教学活动后的学生成果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评价应是多方面、多主体的参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共同构成整个单元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合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展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态度倾向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诉求。与此同时,评价有助于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还促使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剖析,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教师主动完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9]。

(二)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

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为四个相关联的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评价反思阶段[10]。

分析阶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石,这个阶段首先要分析教材、课标和学生学情,以确定单元整体学习的起点,明晰单元核心内容,最终确定单元主题。

设计阶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不是几篇课文的集锦或碎片化知识组合,需要在素养目标引领下,设计真实情境中的大任务,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核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整体重构和设计。

实施阶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重在让学生自我体验,寻求学习的意义。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是在大任务的统领下进行的,具有连续性、递进性和多样性,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评价反思阶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导向,是检验目标达成程度的主要手段,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思维发展情况,反思能促成教学过程的完善,生成有意义学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11]。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创设大情境探寻“自然之趣”,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一)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其中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两个概念,但不难发现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便开始训练学生想象思维的运用,本单元是在熟练运用想象策略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要素在其他学段也有所涉及(见表1)。

表1 “自然之趣”语文要素在各年段的分布情况

同样地,梳理统编版教材中,习作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
通过观察,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见表2。

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本单元由《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组成,还包含习作“____即景”和语文园地。四篇课文皆是“名家名篇”,共同点是描写四时景物,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表现了景致的情趣。

表2 “观察”语文要素在各年段的分布情况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思维发展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注意力时间增长,对事物的观察较为细致。除此以外,三年级时的他们也曾接触过含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文章。例如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通过翠鸟的外形、颜色描绘了翠鸟的静态之美;
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文中通过一系列的动词“负着重担”“冲破”“跳出”等动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威力。因此,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也大大提升。

3.教学方法

那如何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呢?首先,课后思考题给了我们提示:运用想象画面的策略,将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画面景象,是感悟静态美和动态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次,联系上下文、有感情朗读,也能帮助我们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最后,通过设计的大任务情境探寻“自然之趣”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二)教学目标设计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的重点是“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基于这两方面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编者的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悄”“累”,会写26个字,会写23个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比翼而飞”“应接不暇”“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4.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观察所得。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解读,明确了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趣”,因此,笔者创设的大情境为“探寻自然之趣”,同时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和《古诗词三首》题材相同可整合;
几篇课文也根据大情境“探寻自然之趣”以“去哪”为主线联系了起来,去“诗中”“天地中(四季、鸟的天堂)”、去“我的眼中之景”、去“雨、云、日落……”里,去你的笔下绘出的“元旦海报”里、去你“笔下的文字”里探寻。这将课文之间整合了起来,也将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好奇的心理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活动是完成大任务的路径,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学习活动的设计离不开大任务,本文设计了三个大任务,每个任务下都有相应的活动(参见图1),活动与活动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强,体现在:单元导读课中明确语文要素;
精读引领课中学习语文要素;
表达课中落实语文要素。

图1 学习任务群下的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2.设计教学过程,落实课文教学

遵循以上思路,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单元整体学习路径规划如下:

(1)任务一:品诗中之景,悟景中之情

活动一:单元导读课。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先引导学生走进人文主题,阅读单元导语页,结合图片,谈谈自己如何理解“四时景物皆成趣”;
再聚焦语文要素,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接着以情境的方式,串连起三大任务与任务下的活动,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最后前置习作要求,布置记录观察任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的景物、观察的顺序、景物的变化等)。

活动二:品诗词。回顾之前诗歌学习经验;
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意,同时初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以及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结合资料,抓住每首诗词的关键字词和独特之处;
最后体会诗人情感,并带着对诗词的理解进行背诵。

(2)任务二:观天地之景,察动静之美

任务二下分别对应了三个活动,其中观《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重在学习方法,《月迹》是一篇略读课文,重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具体地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可通过回顾《翠鸟》《海上日出》感受动静写法;
再反复、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配乐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景色的独特韵味;
联系上下文,借助课后题,想象画面,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最后让学生去搜集如朱自清的《春》、冯骥才的《春天最先是闻到的》、叶圣陶的《夏日的雨后》《三棵银杏树》等,课上朗读,与同学分享交流这些名篇分别好在哪里,梳理、总结各课写作方法。

(3)任务三:写眼中之景,感变化之美

这个任务下的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写出景物的变化。可结合观察记录单,理清习作思路,突出景物怎样的特点,从而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再回顾交流平台和课文中写作方法,重点分析几个例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完成习作;
然后自主修改习作,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分享习作,尝试从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是否写出了景物变化等不同角度互相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进行修改。

语文园地中的设计“元旦海报”看似与单元主题无关,但其实与大情境紧密相连,能够设计出一张好的海报,这也是属于学生自己“眼中的美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思考宣传语如何打动人?你想邀请的对象是谁?采用怎样的写法?如何画插图?……

(四)评价反思设计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以习作教学中修改习作为例(见表3),可分为学生自评、他人互评和教师评价,课后还可以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根据评价标准帮忙评价。

表3 五上七单元的评价

自评:______ 他评:______ 师评:______ 家长评:______

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如何反思呢?教师可从前情分析、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课堂评价语言、作业布置等环节进行反思,从而反思教学是否和谐、语文要素等是否得到落实。

本文通过对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出了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通过范例来帮助老师们构建出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这不仅帮助笔者对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许还给一线老师提供了些许灵感,笔者认为这就是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整体课文情境不同情境中的水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10期)2022-11-10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关注整体化繁为简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9年8期)2019-08-29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神州·下旬刊(2017年6期)2017-10-28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护患情境会话护士进修杂志(2017年3期)2017-02-14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