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文丨李枫 李娜

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巴山区,曾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七县区全部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5个县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期间,商洛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部署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尽锐出战,通过五年不懈努力,一举攻克了这个深度贫困的堡垒,2020年实现七县区全部摘帽、7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28万贫困人口脱贫。进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商洛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秦岭商洛冬日的风景

(一)特色产业长足发展

近年来,商洛市抓住政策机遇,全力培育“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发展食用菌3.88亿袋、茶叶56.2万亩、出栏生猪126.12万头、蛋鸡存栏722.33万只、肉鸡出栏2086.65万只、冷水鱼年产量2178吨,肉蛋产量分别达12.31万吨和8.17万吨。核桃、板栗、中药材面积分别达348.9万亩、269.3万亩、256万亩。商洛香菇、核桃、板栗、中药材、冷水鱼产量以及肉鸡出栏量居陕西省第一,商南县茶叶、猕猴桃产业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山阳县户家塬等5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70多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集体经济稳步壮大

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行党建引领模式,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盟,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营,健康发展,稳步增加积累。2021年,全市有经营收益的村1215个,占村总数的95.6 %,较2020年增长4.2%,经营收益超过5万元的村占93%,2个县实现“空壳村”清零,3个村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打造了集体经济发展样板,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三)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以实施“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为抓手,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出台《秦岭山水乡村建设40项标准和十条指引》,市级验收秦岭山水乡村达标村1201个。清理生活垃圾9.43万吨,拆除废旧厕所1654个,完成农房立面改造856处,打造五美庭院和星级卫生示范户7236户,硬化道路663公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的商洛乡村处处是景。丹凤县被授予“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5个镇15个村荣获“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集体”称号。商洛“3456”工作路径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商洛“3456”工作路径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四)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全面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动态监测,选定2.63万名网格员,实行“人盯人”动态监测,建立“一卡两清单”和“一簿两台账”,做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精准落实措施帮扶。全市3350户重点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已脱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2055元,群众对巩固脱贫成果的政策知晓率和认可度持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创新机制“抓衔接”

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第一组长、组长的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坚持“半月一调度、每月一推进、每季一部署”,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实行各级领导联系包抓责任制,13名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包联7个县区,31名厅级领导联系指导31个帮扶村,98名县区领导包联98个镇办,层层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向1248个村(社区)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现了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村(社区)帮扶力量全覆盖。“五强化五确保”工作机制得到陕西省乡村振兴局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政策发力“兴产业”

对标过渡期“1+32”衔接政策,制定出台市级行业部门政策文件48个,形成了有效衔接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带农户”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编制《商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木耳、茶叶、冷水鱼等专项产业规划,打造“菌果药畜茶”等产业集群。支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3家、农民合作社227家、现代农业园区133家,家庭农场116家,联农带农发展富民产业。出台《商洛市支持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财税政策措施》《商洛市木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设立木耳、核桃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为建设产业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促进链条延伸、支持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提供资金保障。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20多种,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三)锻造队伍“增动力”

用足用活政策,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激励作用,积极打造党政人才“把方向”、职业农民“挑大梁”、专技人才“作保障”、乡土人才“作支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一是吸引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市县事业单位每年引进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人才。出台《关于实施“归雁计划”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动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先后有1050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或担任村(社区)干部。建立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待遇补贴挂钩机制,奖励村干部764人,奖励资金114.56万元。二是培养人才。实施“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组织全市1808名村(社区)干部及其后备力量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组建食用菌、粮经、水杂果等专业技术服务团13个,认定职业农民12257名,落实乡村振兴指导员3850名。三是用好人才。实施“三百四千”工程,百名市县领导联链条包抓产业,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难解困,百名技术骨干联项目精准服务,千名干部招商引资,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千名党员驻村兴农,千名“头雁”带富领飞。下派109名科技特派员、100多名“三区”人才进驻乡村振兴示范村、包联企业、合作社开展驻点帮扶。

(四)强化治理“提效能”

把乡村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构建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通过换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四类人员”6868人,占69.5%,为1102个村配备后备力量3315人,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构建村级自治体系。所有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显著位置公布实施,健全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务公开。山阳县安门口村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三是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治理模式,编印《农村常用实用法律知识手册》,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11个村(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大力宣传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节俭办丧的新观念,群众文明意识明显提升。

商洛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规划尚未完善。目前,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等各类控制线划定工作尚在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出台,“三区三线”尚未划定,部分村庄规划进展较慢。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加工型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农户能力有限。三是乡村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还存在“空心村”“空心户”现象,部分农村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问题依旧存在,部分移民搬迁小区综合管理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

(一)健全机制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靠制度做保障。商洛市推行“五强化五确保”工作机制,系统解决了“谁来帮”“来帮谁”“如何帮”等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的有效抓手。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可以借鉴脱贫攻坚时期总结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如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督导机制、考核机制、宣传机制等,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整体系统推进。

资料图

(二)科学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施工图”,只有编制好符合乡村实际、符合村民需求的乡村规划,才能下好“先手棋”。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把编制规划作为首要工作来做,用科学规划来引领建设和发展。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衔接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要充分尊重现有的村落布局,既要改变乡村面貌,又要保护好乡土风貌。要注重对新型居民点的打造,兼顾生活污水处理、燃气供应等生活设施的配套,以及农村养老、儿童托管等公共服务的配套进行规划,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三)发展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商洛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首要任务,确立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大力推广“三带一创”联农带农模式,通过培育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创建名优品牌、实施消费帮扶等路径,做强了一批富民产业,保障了农户稳定增收。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等金字招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产业集群,创建优势品牌,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化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商洛市通过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打好了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因地制宜找准路径,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班子,提升乡村振兴实战能力。要提升法制化水平,完善调解与协调机制,加强“四德”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道德修养,减少农村矛盾纠纷。要加强基层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树新风、正民风、扬正气。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升乡村“颜值”,实现乡村宜居和农民安居,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五)培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人才。商洛市注重人才培养,坚持用政策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能力,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田秀才”“土专家”,发挥“头雁”作用。要不断优化激励措施,分级分类搭建平台,吸引人才下乡创业创新,让人才在乡村有用武之地、有成长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商洛市人才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当代陕西(2022年7期)2022-04-26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洛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3-09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戴铭武作品艺术家(2019年2期)2019-03-21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推荐访问:商洛市 陕西省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