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人心,“道”出信心——9名省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素描

文 晓 理

对广东的发展他们充满信心,对未来的履职他们充满热情。1月14日上午,9名走上代表通道的省人大代表,都是来自基层一线,其中有6位还是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面对镜头,他们神采飞扬、充满自信,谈履职、说收获、话心声、传民意、讲设想、献良策,要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代表的助力,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东实践增添更多代表的风采。

深圳市是创新之城,其科技创新发展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面对如何答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考题这一提问,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源浩思路清晰、侃侃而谈。2022年以来,深圳着力打造“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提出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实际行动书写“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未来,深圳应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在深圳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制造业产业链优势;
二是不断加强制造业全链条核心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狠抓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
四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第二曲”。深圳应将坐标放置到世界版图,锚定“全球领先”。不但制造业要深度参与到全球市场分工,而且要以高技术制造业集群之势,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进攻,争取在高价值环节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黄源浩

黄源浩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2013年,我怀着让中国抢抓3D视觉感知技术产业化机遇的初心,回到深圳创业。当时为了让国家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我和团队从‘最难啃的骨头’啃起,攻关国内没有先例可循的核心底层技术。这十年以来,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包括底层芯片、算法、光学、模组等,实现了线下刷脸支付、服务机器人、智能手机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都做到了全球前列。”

谈及自己需要肩负好的使命,黄源浩表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时代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来自科技界的人大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努力为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行业的龙头企业“站出来”“走出去”建言献策、积极履职,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人大代表的力量。

“有科技创新的赋能,才能把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对于科技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来自制造业强市东莞的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研究院院长张书彦有她的独到见解。

她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粤港澳大湾区,用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做大做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里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是支撑关键核心产业技术应用的主引擎。比如,在美丽的东莞松山湖畔,坐落着我国的“国之重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它是开展前沿学科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先进大型实验平台,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前不久,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和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成功出束。它就像超级显微镜可以测量材料的微观组织,好比X射线穿透人体,了解人体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所以它可以检测材料的“病症”,开出对应的“药方”。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将为众多领域国家重大需求的新材料开发、高端装备无损检测、服役性能管理等提供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为解决我国在材料与装备制造领域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张书彦

张书彦认为,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入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是广东用科技创新更好赋能制造业当家的关键。为此,政府应以政策为引导,依托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立专属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强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打造专属领域的前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搭建产研对接桥梁,有效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如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余志坚代表以他在立法联系点的工作经历作为佐证。

余志坚

省人大代表余志坚本职工作是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他介绍说,在江海区江翠社区有一支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队伍,这支队伍开始是自发形成的,由退休的干部、职工,社区热心群众组成。他们平时聚在小公园喝茶聊天,对立法、政策等进行评议,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群众亲切地称这个活动叫“小公园议事”。在江海区成为全国、省、市立法联系点后,“小公园议事”的热心参与者变成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区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对这种议事活动加以引导,让小公园议事队伍有了中坚骨干,议事的主题有了明确指向,群众的民主参与热情提高,出现不少来自民间的真知灼见。比如,有一次在讨论《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时候,义务收集员麦棠对征求意见稿第9项条款关于“律师执业期间因为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正在服刑,司法行政机关要收回其执业证书,刑满后予以返还”提出建议,认为对于律师重新执业要求过于宽松,他提出律师是法律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应该更强,犯了法要恢复职业更要经过严格的考评程序。麦棠的意见有法理依据、很接地气,符合基层群众对于公正的认知,因此省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并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修改了这条规定。这件事经过立法联系点广泛的宣传,群众们都传开了:退休棠叔的意见,被立法机关采纳了。此后,大家参与立法的热情更加提高了。群众感受到他们的意见有人听、听得进、有作用。

“立法联系点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架起群众与立法机关沟通的‘桥梁’,也让群众真切的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人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摆设的,而是真正能够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余志坚说。

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需要广东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质量地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当记者的提问再次聚焦到广东制造业发展这一热门话题时,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伟楷结合从业经历拿出了他的解决办法: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进一步发挥广东制造业优势的关键。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更是解决制造业“卡脖子”问题的主攻手。

蒋伟楷

蒋伟楷介绍,他所在的演艺科技专业照明领域,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在半导体芯片、基础材料、系统平台的国产替代,引进国内及全球人才,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方面持续发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拥有了超过1000项的国内外专利,确保了高质量的发展。行业培养出了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整个广东演艺科技专业照明制造业的研发水平、智能制造水平等都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从事企业研发和管理工作近30年,蒋伟楷充分认识到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广东推动实现制造业当家的3点对策:首先,要提高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引领行业发展。其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制造业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全面合作。最后,是加强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形成自主品牌,以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连任的省人大代表,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侯雪梅侯回顾这五年的履职,觉得自己从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做研究的科研人员,成长为操心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人大代表,最大的体会就是把做科研的认真严谨融入到履职全过程,用心学习、用脚调研、用脑建议。

侯雪梅

侯雪梅向大家分享了一件她印象最深的建议。她的一条建议推动了珠海和中山6条跨界道路的打通。珠海市和中山市唇齿相依,每天两地跑通勤的有20多万人,但两市之间的跨界道路却存在一些断头路、断头桥问题,拥堵严重,下雨必迟到。一次乘车路过,侯雪梅发现两地没有跨市公交,乘客到了边界要下来,跨过交界,再去坐另一城市的公交车,非常不方便。为摸清情况,侯雪梅实地查看了两市之间有问题的10条路,走访了两市的相关职能部门,2021年,侯雪梅提交了“推进珠海中山两市跨界交通的建议”。在省交通厅、水利厅及两地政府共同努力下,两年的时间,10条路打通了6条。比如去年11月通车的香海大桥,从香州到斗门,由原来5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推动了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对于今年的履职关注点,侯雪梅告诉记者,她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中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生物医药一头连着国家大计,一头连着百姓民生,同时也是合作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扎根珠海的医药科研人员,我会持续关注合作区的平台建设,一方面通过代表建议的方式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领我的团队一如既往为大湾区医药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侯雪梅表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基层如何做好分级诊疗,及时预防重症风险?这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省人大代表、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红梅专门回应了这个问题。

刘红梅

实行“乙类乙管”,相比“乙类甲管”变化很大,不再实行隔离或判定密切接触者。现在医疗系统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并且实施分级分类收治患者。具体来讲,就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可居家;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可到定点医院;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可以到三级医院。刘红梅以她所在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该院是省应急医院,也属于定点医院,最近医院收治的新冠感染老年患者一直保持在400人以上,重症比例超过35%。为此,医院成立了26个老年感染者救治小组,建立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重症专业组的医护常规到其他专科巡诊,尽最大努力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

刘红梅随后对解决全省区域、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给出建议。国家提出要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并打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如何才能做好三级联动?刘红梅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村医这一群体,他们是农村健康的守门人。实现分级诊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村医对病情的初步诊断、评估能力。自2020年开始,省二医就开展了连续3年的广东省基层医疗能力提升计划,至今共举办了培训班26期,培训基层医生1924人。其次,要高度重视畅通转诊渠道。上级医院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诊、指导。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应及时转诊到上级三甲医院,并且要设立绿色通道,如果群众有困难,也可申请公益项目资金帮扶。第三,要高度重视与基层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去年5月,省二医通过自己研发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叮呗医生APP,开展线上会诊,远程指导清远市阳山县杨梅坑村的村医黄医生,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并成功转诊了一位出现脑梗死症状的村民张伯。由于救治及时,张伯的康复效果很好,现在又可以下地干活了。今后,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的支撑下,医疗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受益人,来自粤北山区的省人大代表、广东绿宝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桂林首先向大家讲述了他回乡创业的故事。

郑桂林2008年返乡创业,从开始承包600多亩土地至今,先后带领周边500多农户加入到种植行列,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返乡创业的这十几年,郑桂林共同参与和见证了自己所在的村子从精准扶贫到脱贫攻坚、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他所在的村如今蓬勃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种出的农产品实现了出村进城,再也不用担心没人要、卖不出去了。村委把闲置的村小学等土地资源以股份的形式与企业共建了“乡村振兴种苗繁育中心”,有效地盘活了镇、村的闲置资产,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扎根农村这些年的经历,让郑桂林深切地体会到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度和卓越成效。

郑桂林

乡村振兴自然是农家子弟郑桂林履职的重点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郑桂林的眼里,这是广东乡村大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为此,他建议这项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一要盘活县镇村三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农业需求,打造多个具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小中心。二要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见证了这些年来广东文化建设的重大变化,省人大代表、茂名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办公室主任袁湄有太多感受要跟大家分享:她看到自己所在的茂名市,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石油文化、荔枝文化、海洋文化等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场馆覆盖了广大群众,立足本土的群众文艺作品送到了百姓中间、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回想起1998年她刚回到茂名工作的时候,经常下乡送戏,当时的公共文化设施少,“送戏下乡”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和茂名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2年,茂名打造了最早的“悦动茂名”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空前高涨,高峰时候一年内举办过近200场的群众文化活动。

袁 湄

袁湄认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服务好群众,就要“俯下身来,多听群众需求”,用心用情打造一系列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以茂名为例,近年来先后举办“唱响茂名”“魅力茂名·好心戏台”

“山海并茂·好心闻名”“好心精神·薪火相传”等文旅+非遗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近两千场,受益群众近400万人次,让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带到群众身边,打通了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就推动广东省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这项工作,从事群众文化工作25年的袁湄代表为大家带来了两条充满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建议:一是要加大推动粤西地区“冼夫人”文旅产业和文旅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业,让外来的群众记得住粤西地域文化,让归来的游子记得住乡愁。二是要加大力度创建粤东西北地区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区,促使全省文艺人才队伍“一盘棋”,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艺术精品,让“艺术+非遗+文创产业”走得更远。

优质的生态、美丽的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杨凤玺首先用一组数据印证广东不断趋好的生态环境。广东省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66%,远超全国24.02%的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广东建设完成了1.1万公里的景观绿道,建成了11个国家森林城市,城乡的宜居品质在不断地提升。

杨凤玺

成绩虽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杨凤玺结合本职工作和自身感受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3点建议:第一,强化科技支撑,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核心,建设南粤秀美山川。在惠州南昆山和河源东江林场的资源普查中,杨凤玺和她的同事们收录有1000多种观赏植物,发现了10多个新的物种和新的分布种,这些都是广东特色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珍稀资源。建议强化这些优异资源的创新利用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通过科技支撑来促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第二,持续推动绿化造林工作,提高全省的森林、园林等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市百姓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同时,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加强乡村河湖湿地、古树名木等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第三,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生态惠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特色经济作物与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优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

猜你喜欢人大代表广东制造业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人大代表选举(三首)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1-18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广东舆情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2014上海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推荐访问:素描 人大代表 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