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现状分析

周铖,张露云,张文娟

(暨南大学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狂犬病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人畜共患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100%致命,暴露后免疫接种可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生[1]。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但狂犬病致死的事件仍时有发生[3]。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饲养宠物犬、猫的居民日益增多,暴露人数逐渐增加[4]。根据2018年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估计全国年暴露人口数达到3 874万左右[5]。治疗犬伤和预防狂犬病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2020年全国报告狂犬病病例202例,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加强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工作,弥补猫的管理漏洞是防控狂犬病的重点和难点[6]。狂犬病暴露后未及时接种疫苗,究其原因还是与人们对狂犬病防治知识不了解有关[7-8]。提高对狂犬病预防和控制的认知水平,可以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减少犬伤、猫伤的暴露水平,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2015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举行“消除狂犬病国际大会”,提出“2030年实现全球犬类传播狂犬病零人类死亡”的目标,并强调提高公众认知是消除狂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1]。随着我国狂犬病消除取得的进展,各地狂犬病的风险随之变化。狂犬病消除已进入到最后攻坚阶段[9]。李国伟等[10]报道,各年龄组中均有狂犬病暴露病例,其中15~30岁组最多,占27.65%。该年龄组中大学生及研究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作为接触宠物的高频人群,狂犬病暴露的危险性较高。了解大学生狂犬病防治知识现状及需求对在全国范围内消灭狂犬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拟调查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从而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减少该群体狂犬病暴露及发病率提供参考。

1.1 对象

以暨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内地(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大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由各调查员调查暨南大学在校生,并通过已找到的学生调查其他在读生作为研究对象,最后汇总形成调查样本。

1.2.2 调查方法

依据相关参考文献自行设计问卷,通过“问卷星”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21年4~5月,正式调查前先进行小范围预调查,样本为50人,根据知晓率计算公式:知晓率=调查对象正确回答狂犬病相关知识题数之和/(调查人数×题数)×100%[11],得出总知晓率π为70.67%。再根据样本估算公式[12]估算样本量,容许误差δ定为0.04,检验水准α为0.05,确定所需样本量为523份。最终收集问卷525份,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97.7%。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狂犬病的认知情况、对狂犬疫苗的认知情况3个部分。

1.2.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1)正式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要求调查员在暨南大学在校生中发放电子问卷,尽可能覆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并进行小范围预调查。(2)问卷的纳入标准:填写时间长于1min,限制一个微信号只能填写一次问卷,保证样本不会重复。剔除标准:填写时间1 min内的问卷;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逻辑关系校验,前后逻辑矛盾的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 2019对电子问卷进行数据库整理,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选用似然比前进法筛选变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513人中,女生多于男生;
涵盖各年级大学生;
其中医学专业学生约占四分之一;
有14.4%的学生来自港澳台地区;
有宠物饲养和暴露经历(被犬、猫或鼠类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过)的大学生人数相近,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Table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2.2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情况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的总知晓率为64.7%,对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典型症状、暴露后正确的处置方法和狂犬病病原体的知晓率在60%~80%之间;
对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和潜伏期为1~3个月的知晓率较低,仅为33.5%和25.5%。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疫苗的总知晓率为52.8%,在对何种情况应接种疫苗方面,如被猫或狗抓破皮肤但未出现明显出血现象的知晓率为46.4%,对其余情况知晓率均在60%以上;
疫苗接种部位、方式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情形知晓率均在50%~65%之间;
对接种后再次被咬,若距前次超6个月需再次全程接种的知晓率只有21.6%;
对疫苗的两种接种程序知晓率仅为15.0%和13.1%,详见表2。

表2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情况Table 2 Awareness of rabies and rabies vaccin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Jinan University

2.3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和是否有宠物饲养经历、暴露经历的大学生对狂犬病的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狂犬病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是否有宠物饲养经历、暴露经历的大学生对狂犬疫苗的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生对狂犬疫苗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f cognition of rabies and rabies vaccin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Jinan University

2.4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认知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以知晓情况为因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宠物饲养经历、暴露经历为自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结果显示,女大学生(OR=0.823,0.722~0.937)对狂犬病的知晓率比男大学生更低。而医学专业学生(OR=2.064,1.770~2.408)较非医学专业生、内地(大陆)(OR=1.422,1.194~1.694)学生较港澳台地区学生、有宠物饲养经历者(OR=1.274,1.109~1.463)和暴露经历者(OR =1.175,1.026~1.346)较无宠物饲养和无暴露经历者对狂犬病的认知水平更高。大三年级学生(OR=1.308,1.088~1.573)比大一年级学生、医学专业学生(OR=1.748,1.535~1.990)较非医学专业生、内地(大陆)(OR=1.396,1.196~1.630)学生比港澳台地区学生、有宠物饲养经历者(OR=1.194,1.060~1.344)和暴露经历者(OR =1.358,1.209~1.527)较无宠物饲养和无暴露经历者对狂犬疫苗的知晓率更高。

表4 各变量赋值情况Table 4 The assignment of variables

表5 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认知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wareness rate of rabies and rabies vaccin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Jinan University

在全国消除狂犬病的攻坚阶段,大学生作为潜在的高频暴露人群,提高该群体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水平对消除狂犬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总知晓率不高,分别为64.7%和52.8%,被访者对狂犬病防治知识掌握不足。约60%的学生知道暴露后正确的处置方法是先立即用肥皂水冲洗,然后接种狂犬疫苗,与代军等[13]对遵义地区大学生狂犬病认知情况调查的结果接近。杨丽[14]报道的对狂犬病暴露后的护理中提到,对伤口进行标准化的冲洗,可以大大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医疗救治效率,降低狂犬病暴露后患病风险以及伤口感染率。大学生对暴露后伤口的处置程序和意义的认知情况需引起重视。对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的认识正确率仅3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只有25.5%被调查学生知道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知晓水平较低。对狂犬病的致死率和潜伏期在大学生中的知晓水平调查尚未见报道。大学生对狂犬疫苗的认知情况也鲜有报道。疫苗两种接种程序的知晓率仅为15.0%和13.1%,低于周晓霞等[15]研究得出的结果。本调查还发现不到一半的受访者知晓被狗、猫抓伤但未出现明显出血现象也需接种疫苗;
而对接种后再次暴露,若距前次接种超6个月需再次全程接种的知晓率只有21.6%;
被调查学生对于狂犬疫苗有效率、其他两种使用场景、接种时间、部位、方式、创伤严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暨南大学学生对于狂犬疫苗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重要知识并不清楚。

本研究也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有无宠物饲养经历和暴露经历等多个视角,分析了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认知的差异。结果表明,医学专业、内地(大陆)、有过宠物饲养和暴露经历的大学生对于狂犬病和狂犬疫苗有着更高的认知水平。医学专业学生接受过狂犬病课程的系统学习,更关注疾病相关知识,因此比非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高。暨南大学内地(大陆)大学生较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生对狂犬病及其疫苗的认知水平高。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中来自香港地区的受访者占港澳台地区大学生的一半以上,而香港地区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为无狂犬病地区[16],狂犬病极少出现可能导致了来自香港地区的受访者知晓率更低。饲养宠物者要比未饲养宠物者更加频繁地暴露于狂犬病的危险环境之中,会更主动获取狂犬病相关的知识,因此他们的知晓率更高。有被犬、猫抓咬伤暴露经历的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水平高于无暴露经历的学生,可能与暴露后主动获取,或从医护人员处被动获取相关知识有关。

Li等[17]建议,应针对宠物主人和狂犬病知识有限的人提供教育活动来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以减少被动物咬伤后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薄弱可能是伤口处理不当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延误的主要原因[18]。健康教育被证实不仅能提高研究对象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19],还能提高接种狂犬疫苗的依从性[20]。本研究表明暨南大学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总体认知水平不高,对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疫苗接种程序了解不清,这些都可能增加狂犬病的暴露率和发病风险。学校应联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大学生群体对狂犬病知识知晓程度、自身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对宠物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开展狂犬病健康教育,除加强就诊时宣传外,还可通过网络、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和同伴教育等多方渠道扩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范围,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狂犬病及狂犬疫苗的认知水平,从而减少狂犬病暴露,降低发病率。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样本量有待改进,调查内容也可进一步丰富与充实。本调查可对狂犬病进行更大范围的研究和调查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贡献声明

周铖:统计分析数据,撰写论文;
张露云:资料收集,参与论文写作;
张文娟:项目指导及负责人,指导修改论文。

利益冲突声明

本研究未受到企业、公司等第三方资助,不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暨南大学狂犬狂犬病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公民与法治(2020年16期)2020-09-25打败狂犬病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3期)2020-03-24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妈妈宝宝(2019年3期)2019-03-27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健康博览(2018年8期)2018-01-03“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近代史学刊(2017年2期)2017-06-06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9期)2017-01-15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北方牧业(2016年6期)2016-12-17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湖南畜牧兽医(2016年3期)2016-06-05暨南大学校长胡军阐释“四个learn”读者·原创版(2015年9期)2015-11-14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10期)2015-03-11

推荐访问:暨南大学 狂犬病 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