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与导向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建设教育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系统规划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本质要求,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现代化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而基础教育现代化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更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本质要求以及教育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根本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等维度,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奠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底色。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教育现代化。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就是要从根本上保证在“为谁培养人”问题上的方向正确,切实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人民满意、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对的现实国情,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世界上基础教育规模巨大的教育现代化。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人口,而且地区教育差异、城乡教育差异较大,基础教育发展还不充分和不均衡,甚至还存在着不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需求的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然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人民满意、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立德树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教育的角度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践行五育融合,促进身心和谐、知行合一、情知互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育人体系的现代化,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回答。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育人形态特征。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资源配置优化、治理体系科学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必定是具有无限的创新动力和无穷活力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4],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融通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育人体系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教育环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指标。加快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广大儿童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把握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破解制约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困局和瓶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基础教育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因此,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导向,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加快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上下功夫、在提高思想品德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艰苦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增强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造就可用之才,切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也是最大的民生。面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破解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针,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的需求,特别是需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5]。

第三,坚持素质教育方向,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践行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关涉教育本质、人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过程的根本问题。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规律,在育人方式上体现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坚持德育为先,提高智育水平,重视美育体育,加强劳动教育,切实实现五育融合、全面育人。坚持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有机融入课程,提高课程的思想性。聚焦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形态和学习形态,创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活动,切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加快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教师是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建设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深化教师培养与培训改革,造就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全面的教师,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鼓励杰出青年投入党和国家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完善教师评价与职称评定制度,激发教师乐于奉献、勇于改革创新的活力。优化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优师计划”“国培计划”,造就一大批大国名师,使教师真正成为广大儿童青少年人生的“引路人”。结合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实践,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激发基础教育活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加快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践行“人民全过程民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用科学的指挥棒引领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从根本上破除应试教育的顽疾。在育人环境上,强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创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成才的成长环境。在教育手段和学习环境上,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手段、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创新。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推荐访问:基础教育 导向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