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

冯鑫轲,臧舒婷,程艳伟

(1.河南省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省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血液供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急救护理质量是保障抢救成功、改善预后的重点工作[1-2]。因此,在AMI急救过程中,医院应规范救治流程,提高护理效率,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但传统救治流程中护理人员主要遵医嘱进行相应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计划性,护理效果欠佳。目前,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症的抢救工作中,其通过层级化调配人力资源,规范护士行为,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可保障护理服务的系统化、规范化,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效率,保障护理质量[3-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原则,旨在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策略在AMI患者救护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的92例AMI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46)和常规组(N=46)。常规组男26例,女20例;
年龄42~71岁,平均(58.67±6.71)岁;
梗死部位:下壁14例,高侧壁7例,前壁21例,下后壁4例;
发病到接受抢救的时间:0.5~7 h,平均(3.58±1.17)h;
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8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8例。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
年龄41~73岁,平均(59.28±7.25)岁;
梗死部位:下壁15例,高侧壁4例,前壁19例,下后壁8例;
发病到接受抢救的时间:0.8~8 h,平均(3.67±1.22)h;
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9例,Ⅳ级7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发病到接受抢救的时间、心功能Killip分级)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5];
(2)均经心电图检查、心脏灌注扫描等确诊为AMI;
(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入院前心脏骤停;
(4)肝、肾、脑功能不全者;
(5)合并恶性肿瘤;
(6)中途转院者。

1.3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吸氧、卧床休息,并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检查,急诊科主任电话通知各科会诊,确诊后送入导管室。护理人员均严格遵医嘱行事,由护士长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研究组实施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策略,具体措施 如下:

组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1)依据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护理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分别为一级护士:工作年限超过6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士,技术考核成绩优异,操作技能强;
二级护士:工作年限超过3年的护师或护士,技术考核成绩优异,操作技能强;
三级护士:工作时间<3年的护士或实习护士,技术考核、操作技能合格。(2)依据不同工作性质进行分组,分为预检分诊组:3名三级护士;
危重抢救组:1名一级护士、2名二级护士、3名三级护士;
二级抢救组:1名二级护士、3名三级护士。每个小组成立3班,实行3班工作责任制,并由护士长组建微信群聊,邀请所有护士加入群聊。

小组任务分配:(1)预检分诊组负责依据患者生命体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6]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危急程度将其分配至相应急救小组,并将评估结果发送至微信群中,确保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同时负责安抚患者家属,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知识。(2)危重抢救组负责护理病情危及生命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3)二级抢救组:负责护理无生命危险,但可能致残的患者,如呼吸窘迫、意识障碍等。

组员任务分配:(1)一级护士负责辅助急救工作,包括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临时起搏等,同时还需负责小组成员之间的任务分配及统筹协作,以充分保障护理服务质量。(2)二级护士负责采集检查所需标本,并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传达医嘱,配合深静脉置管,并负责患者的转运护送工作。(3)三级护士负责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障患者遵医嘱用药,同时负责记录急救过程、核对账单等工作。

多学科协助培训:每3个月组织1次多学科协助培训,由护士长、急诊科主任、心内科主任、导管室主任、心脏监护病房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如下:(1)护士长讲解本次培训的目的、意义、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2)心内科主任借助视频、图片等讲解AMI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急救要点等内容,以保证小组成员熟练掌握AMI基础知识。(3)急诊室主任讲解AMI急救过程中的诊断、急救、检查、护送、与导管室的交接工作等内容。(4)导管室主任讲解介入治疗的基础知识及导管室工作流程,同时讲解与心脏监护病房的交接内容及注意事项。(5)心脏监护室护士长通过现场操作,示范心脏监护并发的各项护理操作。培训形式:每节课讲解时间为40 min,讲解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提问,提问时间控制在10 min,答疑结束后现场进行基础知识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并保证每位小组成员考核 合格。

质量监控:由护士长根据相关科室要求,制定规范化急救流程、制度,并设定小组考核内容,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抢救效率: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急救时间。(2)比较两组抢救效果:院内再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胸闷气促、胸痛、心悸。(4)比较两组康复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5)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于干预后以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7]调查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满分19~95分,其中非常满意:95分;
满意:76~94分;
一般:57~75分;
不满意:38~56分;
非常不满意:19~37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NSNS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9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抢救效率比较

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急救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效率比较(±s)单位:min

表1 两组抢救效率比较(±s)单位:mi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静脉通道开通时间 急救时间研究组 460.78±1.623.15±0.4741.25±7.35常规组 463.25±0.414.78±1.1568.71±11.02 χ2 10.0258.89914.060 P<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研究组院内再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00、2.17%、0.00)均低于常规组(13.04%、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

2.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胸闷气促、心悸、胸痛缓解时间组间比较,研究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单位:min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单位:min

组别 例数 胸闷气促症状缓解时间心悸症状缓解时间胸痛症状缓解时间研究组 469.54±2.0512.25±3.8134.21±4.28常规组 4617.87±3.6220.72±5.2353.67±6.52 χ2 13.5818.87816.923 P<0.001 <0.001 <0.001

2.4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s)单位:d

表4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s)单位:d

组别 例数 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461.87±0.256.82±1.09常规组 462.92±0.738.77±1.18 χ2 9.2308.233 P<0.001 <0.001

2.5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家属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研究组(95.65%)高于常规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AMI抢救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研究[8]指出,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为心肌梗死后60 min内。但30%~40%的患者存在救治延迟现象,研究显示[9-10],患者就医时间每延迟1 h,死亡风险则增加10%,每延迟30 min实施再灌注治疗,其1年内死亡风险则增加1倍左右。因此,患者越早接受急救治疗,心肌缺血时间则越短,越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而术前护理工作会对患者抢救时间产生直接影响,传统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仅严格按照医嘱被动开展护理工作,缺乏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判断,且部分护理人员急救知识与救护技能水平有限,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足,从而易在一定程度延误患者抢救进程,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11-12]。本研究所采用的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策略通过规范护理流程,明确护理人员职责范围,强化知识培训,完善急诊制度及救治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改善其工作质量,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开通时间、急救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卧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院内再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汪学莲[13]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1)对急诊护理人员实行分级分层管理,可缩短AMI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根据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对其进行分级,并明确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可充分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效率,与孟艳婕学者研究[14]一致;
(2)本研究通过邀请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对病情的观察及判断能力,有助于其正在患者入院后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程度,紧急启动急救护理方案,使得急救流程更为系统化、规范化,从而有效急救时间,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3)唐绍辉[15]等研究中指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研究中由护士长对急救流程、制度进行规范化,并设定小组考核,可帮助患者提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还可提高患者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因护理人员工作失误而延误救治进展;
(4)本研究专门设置三级护理人员安抚患者家属,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担忧,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策略可缩短AMI救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救治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并进一步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护士长家属护士 最美护士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公民与法治(2022年10期)2022-10-12最美护士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最美护士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最美护士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等 你民主(2020年9期)2020-10-12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中国临床护理(2020年1期)2020-05-14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分层 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