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简析

黄亚丽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中心学校,甘肃 天水)

在数学学习中,阅读是提升理解能力、捕捉关键信息的主要方法,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不重视阅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打基础。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忽视阅读的原因、小学数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认识错误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及时性,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笔者在教学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阅读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甚至意识不到数学教学还有“阅读”这一内容。比如,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错误,如计算错误、理解错误,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读题,导致信息获取错误,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可是有些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理解能力、解题能力不足,根本认识不到这一切的根源是阅读能力的缺失。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教学理念与认识停在表面;
二是没有发现阅读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不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养成,只把重点放在计算能力、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积累上。

(二)惯性使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革新,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认识,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也有了加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可是由于应试教育重智轻育的惯性使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有机会让学生通过预习或者课前三分钟阅读内容,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很多教师对预习的设计是问题、计算,没有强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也是直奔主题,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如认识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掌握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等。或者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知识等,自始至终不提阅读,也不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这种知而不教的惯性,不但局限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思想的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障碍。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预习、课后练习、小测试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培养学生阅读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但事实证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敏锐度是非常有利的。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大幅增加,许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这要求教师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思考教师所讲的话。当教师急于推进教学过程时,学生的听课效率会大幅度降低。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和合理设置阅读时间,并在文章关键部分进行适当提示,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实践主题。学生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提出新的观点,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充分了解了数学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己也吸收了很多知识。

首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不但在小学数学计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准确地从数字、符号捕捉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与准确率。在解决问题中,阅读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数学中也同样适用。比如,当学生面对一道解决问题的题,读一遍不理解,对其中给出的条件以及条件之间的关系无法准确掌握时,读两遍、三遍,或许就能发现问题,通过题干条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其次,提升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特别直接,看到题还没读完就理所当然地开始解答。这种速度当然值得提倡,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对题干没有认真阅读,对其中的条件以及条件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掌握、理解,如把减几看成加几,把少几个看成多几个等,这都有碍学生解题的准确度。而教师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长期的培养,就能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的解题速度、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加强。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完全不知道题目在讲些什么,这样他们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完全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及解题的方法,其实对于数学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连题都读不懂,那么他们肯定是无法学好数学的,所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吸收知识。很多数学题目非常复杂,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准确地读懂题干当中想要表达的信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调查发现,小学生学习能力差主要是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笔者发现,许多小学生面对一道题时根本不仔细阅读审题,直接开始解答,这种学习方法特别容易让学生忽视一些关键的信息,养成粗心大意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提升学生成绩与能力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也依然能发挥它的作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助益。

首先,培养学生的细心。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或者练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中会有意识地提高注意力,搜集有用信息,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细心的习惯,提升了学生敏锐的觉察力。

其次,培养学生预测习惯。事实证明,学生在集中精力阅读一些内容的时候,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也就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发现阅读内容中的条件关系、重要信息,进行推测或者预测结果,久而久之,学生能提高思维能力,养成预测、推演的习惯。

(一)结合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事实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在预习环节认识阅读课文,尝试扫清课文中自己能理解的知识,或自己的一些盲点,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有这个意识,充分利用预习这个环节,让学生阅读新课内容,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比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小数的意义,还有它的性质,了解什么是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只要教师每次在预习环节适当地减少预习练习,把阅读内容当成重点,既能为我们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也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

(二)分类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与语文相比,数学阅读的内容、字数都非常有限,这就容易让学生轻视数学阅读,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在教学中让学生重视阅读,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我们知道,语文课文也有很多体裁,每一种体裁的课文阅读方法都不相同,因为它们的重点分布是不同的。数学也一样,它也会根据不同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技巧。在数学学习中,阅读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数学概念、公式、理论或应用题,都需要学生有阅读理解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例如,通过绘制重点、发现已知与未知条件、提出猜测和假设等方法来阅读。小学数学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题目的训练,同时向学生讲述如何有效地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审查目标。通过仔细审题,学生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吸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样一来不仅学会了解题的方式以及解题的思路,同样也学会了正确的方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从题目中找到关键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也需要不断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通过分类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其实一道数学题并不仅仅只有一种解题思路,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解题。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核心的基础知识,同样也能够掌握最核心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通过数学阅读形成良好的知识素养。

首先,计算题的阅读。许多学生认为,计算题没什么可阅读的,一眼就能看全式子中的所有信息。这恰恰是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原因。事实证明,计算题不但要读,还要精读、细读:(1)通过阅读,看清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不要在相似的数上栽了跟头,如把83看成38等,一个数字错了,一道题就没有对的可能了;
(2)通过阅读看清计算式子中的计算符号,搞清加减乘除,才能准确计算,错一个符号,如把“+”看成“÷”,也就满盘皆输了。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但是如果仅仅让学生“闭门造车”,自己去苦思冥想,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其次,应用题的阅读。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学习中最值得一读的恐怕就是解决问题的题了。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认真读题,直接边读边列式解答。看似速度很快,但是准确率不高。所以,对于应用题,学生不但要仔细阅读,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阅读获取题干中的信息,如出现的数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还有题干中最后要解决的问题等。只有掌握了这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要点,学生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久而久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意阅读过程中的跳跃,影响内容的关联性

数学阅读与语文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跳跃。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赶速度,教师会让学生快速阅读,就是跳跃式阅读,抓关键段落,把过渡段落略过。由于语文知识的延伸性,学生即使是这样跳跃式地阅读,也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也不影响学生的阅读收获。而数学不同,数学阅读内容虽然很少,但它比较抽象,逻辑性非常强,它的每一个字、每一行字都有可能是关键的信息,与前面的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跨度太大,就难以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也更不可能掌握阅读内容中各信息之间的关系。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最希望学生注意的就是阅读的层次性、逻辑性,不可跳读、漏读,造成信息获取的不完整,影响学生对内容的正确理解。

(四)提升数学逻辑以及总结能力

要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明确不同教学方法以及相关要求,更好地体现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在积极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符合时代趋势,也是社会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将更加重视人才质量,特别是学生综合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本身具有较清晰的逻辑思维,那么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就有了更清晰的想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找到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并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整体形成。

对于数学的独立学习,思考至关重要。只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才能真正开启有效的独立学习。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数字化结合思维、转型思维、逆向思维、连接思维等方法,并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类型的主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思维拓展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总之,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是被教师忽视了的,这就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阅读不重视,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具体教学,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与品质,优化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解题内容 用“同样多”解题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9期)2022-10-08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三悦文摘·教育学刊(2021年36期)2021-09-22用“同样多”解题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4期)2021-07-21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名师在线(2021年12期)2021-05-06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巧用比妙解题读写算·高年级(2016年9期)2016-05-14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年3期)2016-04-19解题勿忘我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3期)2016-04-13

推荐访问:中对 培养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