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其对策

郑文凤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与我国本土的社会思潮发生碰撞摩擦,给未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克服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自古以来,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在各方面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思潮就犹如“晴雨表”,预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气候变化,反映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内的态度、观念和行为走向。

关于社会思潮的内涵,学术界存在分歧争论。人们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并做出了不同的阐释。梅荣政等[1]认为,“社会思潮是以一定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为理论内核,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佘双好[2]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出:“社会思潮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潮流。”冯海波[3]则认为社会思潮是一种思想倾向,“社会思潮是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趋势”。上述这些解释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思潮的内涵进行了概括,但都是根据需要从某一领域来进行解释的,因此如何全面把握社会思潮与社会心理、社会意识、思想倾向等方面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学术界对社会思潮已有的解释,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环境中,以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动态为支撑,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对人们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同的利益需求、价值立场、生活圈子和社会结构,往往与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相伴而行。社会思潮有正确和不良之分。显而易见,不良社会思潮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危害,腐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主要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社会思潮处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本土的、西方的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在社会中野蛮生长,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污染着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1.新自由主义渲染普世价值观,过度强调个人主义。它在思想领域大力渲染普世价值观和文化一体论,宣扬“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认为思想应当是多元的,不应提倡一元主导,借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4]。事实上,新自由主义就是一种反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潮,根本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部分大学生由于看不清普世价值论的本质,盲目信奉其价值理念,从而动摇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进而瓦解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支撑。另外,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个人主义,这与我国奉行的集体主义政治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它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忽略道德教化和人格培养。在个人主义引导下,当代大学生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从而放弃国家、社会的集体利益。

2.民主社会主义推崇多党合作,提倡思想多元化。在思想领域主张多元化,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拥有不同思想和信仰的人组成的集体,成员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思想的多元性,不能受限于一种思想的束缚,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简单地认为思想的多元化是学术交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体现。民主社会主义倡导的多党合作,代表不同观点的政治团体应是自由平等的竞争关系,认为中国应当同其他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一样,允许各个党派进行自由竞争,实行多党制;
用各种看似正确的说法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动摇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5]。

3.功利主义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主张个人本位至上。功利主义以实际功效和利益作为它的道德评价标准,它与当今盛行的商品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代,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功利主义认为利益排在道德的前面,重视利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个人的正当利益,寻求合作共赢,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功利主义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容易使人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功利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极易被接纳包容,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出现了一定的功利化倾向,由追求整体、长远的方向逐步转向追求局部的、短期的方向,更侧重于用社会地位的高低和金钱的获得量来衡量自己的实践付出,久而久之会让大学生变得目光短浅,只重视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满足[6]。

4.网络民粹主义提倡平民利益至上,热衷制造非主流意识形态舆论。网络民粹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反对权威,主张平民利益至上。它利用激进的平民思想、无序的民主行为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进行泛道德化的批判,制造表达民粹主义利益的非意识形态舆论。这些舆论观点会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关注,让其无法理性思考和辨别,从而沉浸在这种非理性的、无序的民主行为当中。网络民粹主义将反社会主义的信息和损害国家正当权利的虚假新闻呈现于大学生面前,对大学生灌输平民利益至上、反权威、反精英的有害思想,那些对社会主义制度原本就不坚定的大学生极易受此冲击[7]。久而久之,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会遭到侵蚀,反权威、反精英的不满情绪随之膨胀,加剧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坚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基本特征

1.影响方式“生活化”,追捧“万事皆可娱乐”的解构主义叙事。不良社会思潮早已改变传统的理论说教传播方式,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交锋,排斥严肃理性的政治话语,制作戏谑、调侃、吐槽的各类话题,走“平民”路线,以更加“娱乐化”“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这种以段子、恶搞的娱乐方式,迎合了青年人的口味,殊不知,这看似娱乐消遣的恶作剧,隐藏其企图虚无历史的政治目的性,具有强大的迷惑性。“万事皆可娱乐”是一种“去中心化”“去政治化”的解构主义叙事方式,会使大学生陷入价值迷失、精神虚无的困境中。正是这种“生活化”“万事皆可娱乐”的语境,使大学生逐渐滋生了“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消极心理。这种“生活化”的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意识,从而左右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判断能力。

2.影响阵地网络化,以“视觉实证”代替理性思考。首先,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对各种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传播。大量网络视频、文章在满足大学生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痹着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互联网可以突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实行平行扩散,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充当信息的接受者或是传播者[8]。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网络所构造的信息茧房中,不假思索地接受各种网络平台所传达的立场和观点,以“眼见为实”代替了深度思考和理性质疑。最后,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不良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隐蔽性更强,不需要其冲锋陷阵,而是以“网络意见领袖”等身份存在,利用庞大的粉丝量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然而大学生“钝化”的理性思辨能力,往往选择相信“所见即真”的视觉实证。这种传播方式隐蔽且有效,能够有效避免监察,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3.强调物化的感官刺激,满足大学生感性活动需要。受现代商业文化影响,寻求感官刺激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较普遍的认识和实践偏好,不良社会思潮对此大加迎合,其营造方式格外强调在场体验的感官刺激,如消费主义对商品的外表过度美化,功能的过度设计,这种消费过程只会加重人内心的空虚;
再比如将历史虚无主义作品扩张为日常消遣娱乐,错误思潮得以营造出隐含其思想观点的在场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种物化了的活动多为直接体验,贴近个人的切身利益,经不良社会思潮的刻意渲染后,能造成强烈的认同感。不良社会思潮精心设计的具有迷惑性和扩散性的渗透手法,利用大学生的感性心理操控来满足大学生本质匮乏的感性活动需要[9]。随着错误思潮渗透的空间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空间被压缩,大学生容易自缚于被定制的茧房,逐渐对接触科学理性活动丧失热情,道德感和理性认识便会因此减弱,价值观念也容易出现错误。

不同观点、不同思潮的相互争鸣,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创新动力。但是如果对不良社会思潮放之不理,不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思想共识,无法把握自己的方向。各种错误的不良思潮在大学生的潜意识中游荡,会给他们的认知带来巨大灾难[10]。

(一)消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影响价值评判和行为选择

当前错误的社会思潮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价值观受到扭曲,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大学生在重塑价值观的过程中,渴望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部分大学生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在功利、金钱基础之上。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分割,政治鉴别力和敏锐力下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困难不能理性对待,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把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担当抛之脑后,企图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

在价值评判上,大学生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采取双重的评价标准。在评价自己时,放低自身对社会应尽责任的标准,过于强调社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回馈;
在衡量他人时,又抬高道德的评价标准,反过来看中他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这就在道德上模糊了是非善恶的标准[11]。这种错误的价值判断只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让人只关注到自我的利益需求,忘却了对社会作出贡献。

(二)消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信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之文化传播途径不断更新换代,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元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消减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普世价值观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理念,认为它是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家的“普世价值”。大学生由于缺乏对文化的识别能力,极易受到“普世价值”的影响,信奉他们所提倡的思想价值,而没有深度思考其思想的理论支撑严不严谨,容易在思想认同和行为选择上产生偏差,从而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理念产生怀疑[12]。

“泛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潮所传播的价值理念与我国提倡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美德是相违背的,而大学生身处这种“愚乐”力量持续规训和诱导的状态下却不自知,结果导致越来越崇拜个人享乐,超前消费,追求及时的快感,而不愿意再信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大学生长期处于此文化氛围中,只会渐渐丧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心。

(三)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模糊理想信念

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输出已经成为文化霸权的新方式,多元化社会思潮争先抢夺舆论阵地,虽没有掌握主导地位,但其力量不可小觑。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强烈的向往,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加之被错误社会思潮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所蒙蔽,容易在实践中导致价值选择上的错位,无法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属,从而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另外,大学生长期浸润在“全球一体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趋同论”等错误观点之中,造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确定,怀疑共产主义理想,在信仰的动摇和认同感的淡化之下,最终模糊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良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价值观嬗变有着深厚的内在关系,如果不良社会思潮理论被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所掌握,从根本上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必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地位造成威胁。

当代大学生在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中逐渐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具体表现为对社会责任的淡化,文化自信的不坚定和理想信念的动摇。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必须严肃对待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形式的影响,要从高校、网络阵地、社会这三个层面着手解决。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疏导提供指引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应重视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的影响,可以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做起,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引导主流社会思潮。

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思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学生在面对不良社会思潮时产生的困惑。在课堂上讲学生喜欢听、学生愿意去践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大学生能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从而推动大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利益关怀机制。面对部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过程中比较注重个人得失的现象,高校应当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需求在利益上的联系。既要使大学生提高社会责任认同,又要保障其利益,同时,强化大学生个体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契合,推动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实现社会责任认同的强化。

最后,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跟新媒体结合起来。高校应当为大学生打造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平台,传播正确的社会思潮,拉近社会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正确理解自我价值。主动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提高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责任认同,为主流社会思潮传播提供一个优质的校园宣传阵地[8]11。

(二)提高网络安全建设,为主流文化舆论导向占领制高点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大途径。因此,要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建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网络安全建设,掌握主流文化话语权是必要途径。

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文化理论知识与文化优良鉴别能力的网络宣传精英组织。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发移动客户端等开展宣传、策划优秀的文化专题活动,整合网络文化资源,让大学生能轻松便捷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化内容,实现快速且正面的文化传播。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播,让大学生知道该如何选取、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认清不良社会思潮背后的政治目的,正确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其次,要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太多低俗的、反动的舆论信息,迫切需要规范网民的言行举止,肃清文化传播环境。网络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各种大型网站、公众平台、影视娱乐节目的监管,完善审查机制,对于充斥不当言论,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应依法取缔。只有加强监管网络中的信息来源,才能从源头上切断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从而优化大学生的网络环境。

最后,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身监管,不能为了谋取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互联网企业更应当加强自身从业规范,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获取短期的利益就降低标准,允许腐朽落后文化产品的繁殖[13]。

(三)强化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合力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走向纵深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代做好青年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把握好主流价值观的地位,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走向纵深。

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价值整合”。社会思潮有其自身演变的逻辑机理,如果不加以“价值整合”,负面影响便会扩大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危害。需要主动提供针对性批判和剖析的有效工具,比如借助媒体的传播,让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引导大学生能够自觉审视社会思潮的利弊,避免负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多元社会思潮进行“价值整合”,才能将社会领域中的消极成分清除,实现价值理论与实践的一致。

其次,积极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因地制宜地设置不同的培育方式和内容,借助具体的实践活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使其得到全方位的传播,真正让大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相结合,在活动中体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内心深处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所在。

最后,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中流砥柱是国家,需要重视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让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制约。在行为上约束,在道德上反对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14],要想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就必须在营造全社会关爱大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上下足功夫,在客观上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工作厚植土壤。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观大学生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6期)2022-08-25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2022年1期)2022-01-28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年13期)2021-05-08价值观(二)新少年(2018年12期)2018-12-29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廉政瞭望(2016年8期)2016-09-12知名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6年6期)2016-05-14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人民论坛(2015年1期)2015-09-10

推荐访问:思潮 价值观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