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路径


  [摘 要]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关于领域内容的知识比较缺乏、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偏于笼统、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缺乏情境性等方面。提出解决的路径主要有以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为基础建构PCK、以课程教学见习为关键发展PCK、以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实习为平台提升PCK。
  [关 键 词] 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6-0018-02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教师专业化运动中,为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舒尔曼提出了PCK概念,它实质上是一种教学实践性知识。舒尔曼认为,教师所特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特殊融合性知识,是教师自己对教学理解的特殊形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各种综合性知识,体现在教师从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出发,以适应于学习者的表征方式,把某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组织或重组,以使兴趣多样、能力不同的学习者进行适宜性学习。
  一、职前幼儿教师的PCK基本状况分析
  (一)关于教育内容的知识
  作为准幼儿教师应清楚:本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哪些,应教给幼儿的是哪些内容以及其内在逻辑、呈现顺序;每次活动应该呈现哪些内容,在本领域该让幼儿掌握哪些核心经验等。但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认为过分強调领域知识,对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领域知识关注较少。据相关研究的调查显示,教师在语言、数学、美术三个领域“关于内容的知识”上的总体得分不高,教师关于领域内容的知识比较缺乏。
  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高校开设的课程更注重“如何教”的知识(如教学策略知识、儿童发展知识),而忽略了“教什么”。如作为必修课的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相关课程,就侧重“如何教”,而“教什么”的内容没有相关课程支撑,只是在活动设计与指导类课程中有所涉及。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比较强调让准幼儿教师们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太重视各领域学科基础知识,而作为学科教学知识最核心要素之一的领域基础知识,其储备不足将会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甚至日常教学的阻碍。
  (二)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
  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主要涉及“教谁”的问题。对3~6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准幼儿教师应清楚:幼儿普遍的发展特征是什么;涉及每个领域或主题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已有的学习经验是什么,可能存在哪些理解的困难;如何评价幼儿的学习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融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幼儿学习经验起点知识、幼儿学习评价的知识等的综合考虑。
  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幼儿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核心是幼儿的知识。这个理念在职前幼儿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也得以体现,在传统的“三学六法”中的“三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基础课程,虽然有些院校的名称有一定的变化,但大致的课程内容框架是相同的,基本上都会开设。但这类知识主要体现的是儿童一般性的发展特征,对幼儿园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偏于笼统。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该主题或领域中幼儿的原有经验,而导致幼儿学习的冲突,如太难听不懂,或太容易没挑战性,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活动开展策略的知识、特定内容表征知识、教学活动环境创设知识、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知识等,都是作为一名即将学会教学的准幼儿教师应了解与把握的。
  目前幼儿教师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基本都有相关的课程对应,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本学科课程的逻辑而组织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各门课程缺乏针对幼儿教育实践的有效统整,学生学了一堆零碎而孤立、杂乱而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难以理解其面对的种种教学情境,导致不能将所学的理论进行有效转化,而出现教学策略运用不当的情况。
  二、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途径
  我们已经认识到,PCK是教师最能与学科专家进行区分的重要知识领域,通常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那么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学前师范生,其在校学习期间如何才能有效构建PCK,为其未来的教学做好准备呢?
  (一)以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为基础建构PCK
  在研究PCK的结构时,格鲁斯曼认为PCK的第一种成分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与信念以及学科的认识论,这是学科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这种统领性的观念在教学决策中起“观念地图”的作用,它是确定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学生学习的基础。幼儿教师自身对五大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影响着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表征的呈现方式,这对幼儿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发展幼儿教师的PCK首先应该以领域知识为基础。
  作为领域活动指导类课程,除了把握好内容外,还要关注教学策略的知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应该是师范生有别于其他学生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应多采用情境案例教学,让学生能理解教学情境,将教育的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教育内容知识的理解、对教育对象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策略的灵活选用,进一步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与融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进行参与性学习讨论,展开师生对话。如通过对已有或成功或失败的教学录像的讨论,教师在播放之前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从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活动方案,进行说课与模拟试教,要求学生在模拟活动中要有对象感,努力尝试站在幼儿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以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所选择的内容进行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展开讨论,如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合不合适?教学策略的选用合不合理?幼儿能不能理解接受?可能会有哪些反应?如何上会更有效?等。通过问题的讨论与思考促使学生理解学科教学知识,进一步明白“PCK的实质是一种‘转化’的智能,是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能有效理解与吸收的一种教学智能”。

推荐访问:幼儿教师 建构 路径 学科教学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