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教育旅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卢梭从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发,继承了欧洲教育旅行的传统,结合对当时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及其个人成长经历的总结,充分肯定旅行的教育价值,主张游历应有明确而正当的目的,还需要精心规划游历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思想启发我们反思当前我国研学旅行中“游大于学”的偏差,重新明确旅行的教育价值,注重教育旅行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旅行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研学导师的配备及其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教育旅行;游历;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6-0129-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6.22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兴起、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改革的创新,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单调乏味,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游学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重新受到人们的肯定,以教育为目的的旅行逐渐从一种民间自发的活动开始上升为国家的教育政策。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特别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1]2014年,国家又专门出台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随后,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2]但历经几年的发展,社会对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还停留在新闻报道层面,教育学界对于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还缺乏学理的思考与关注。而当前研学旅行开展中“游大于学”的现象,也急需我们从思想家以及过去的教育旅行传统中寻求智慧与经验。
  实际上,在中西方教育史上,特别是近代的欧洲大陆,壮游(Grand Tour)①一直是“英国社会上层青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旅行安排”[3]3,并被看作是“英国绅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年贵族的一种成人礼”[4]。近年来,以付有强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者开始对英国的教育旅行进行很多系统而专门的研究②,
  但其研究更多地着眼于英国教育旅行的实践层面,而缺乏对近代教育思想家教育旅行思想的关照。笔者在2012年撰写的《卢梭》一书中,曾经专门谈到过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可惜没有展开。[5]而在国外,最晚在1992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乔治·艾比利(Georges Van Den Abbeele)教授的《作为隐喻的旅行》[6]一书,专门探讨了从蒙田到卢梭等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旅行观,但他研究的出发点是文学。本文拟就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及其形成渊源进行讨论,以期让教育家的智慧能够为当前我国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卢梭教育旅行思想的渊源
  作为18世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既有对欧洲教育旅行传统的继承,也有对当时社会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既受到他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也植根于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对欧洲教育旅行传统的继承
  作为欧洲知识分子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旅行的传统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伊拉斯莫、蒙田、拉伯雷等人,再到培根、洛克、休谟、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与卢梭同时代的人,在他们的教育成长与思想成熟过程中,教育旅行或游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西德尼·李曾经这样说道:“虽然旅行条件尚为粗陋,但上层阶级却领悟到了旅行作为教育方式的价值。所有痛饮新文化之人,都曾到海外见识世界的奇迹。”[3]1
  不仅如此,蒙田、拉伯雷、培根、洛克等人,还都积极从思想上对教育旅行进行肯定与支持。卢梭在《爱弥儿》中就多次引用蒙田的论著为游历进行价值论证。培根明确地提出:“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 [7]大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也特别谈到,旅行应该“成为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外国语言 ”“学会知人”[8]。
  (二)对当时社会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
  在思想家、哲人与学者的思想倡导和榜样激励下,游学逐渐成为西方青年教育中的成人礼。尽管当前很多学者关注到的是近代英国贵族青年的壮游,但其实,“Grand Tour”一词却源于法语, 本意指“长时间的周游” (great circuit)[9],而在卢梭看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像法国这样有那样多的人出去游历”[10]372。可以说,教育旅行已经成为当时欧洲各国通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和途径,被欧洲各国普遍看作是行之有效的贵族青年的教育方式和贵族子弟教育的最终完成阶段。而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旅游群体的扩大,一些普通人士甚至一些女性开始加入到旅行队伍中,促使欧洲的教育旅行传统出现了一些变化,游的色彩逐渐大于“学”与“教”的成分,充分暴露出了当时教育旅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教育旅行价值的极大纷争。卢梭对当时欧洲各国人的游历及其特性进行了比较,在他看来,就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四国人的游历而言,只有西班牙人“能够从他的见闻中带回一些有益于他的国家的东西”[10]372。可以说,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正是在對当时欧洲各国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中,在回应人们质疑教育旅行价值的思考中形成的。因此,在他的教育旅行思想中,他特别分析了影响旅行教育价值的因素,谈到了如何通过明确旅行目的、制定旅行方案来发挥教育旅行的最大价值,克服教育旅行对青年人产生的种种消极影响。
  (三)对卢梭个人流浪经验的总结
  与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相比,出身于小手工业者家庭的卢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思想巨匠,除了与其酷爱读书与思考的习惯有关外,也和他自己多年在社会各处流浪、漂泊,接触大量下层人民生活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728年离开日内瓦开始流浪算起,卢梭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流浪的一生、辛酸的一生。他先后担任多种职务,足迹遍布日内瓦、法国、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长时间的流浪生涯,让他得以了解到下层人民和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感受到政治的黑暗,从而催生了他的激进思想。而通过和进步学者的交游、辩论,卢梭的学识和见解都得到了锻炼,终成一代思想巨匠。这种经历,让他对实践体验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肯定,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政治、哲学与教育思想。

推荐访问:卢梭 当代 思想 价值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