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督教(主要指天主教和新教)伦理道德内容的分析,探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基督教伦理思想体系及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构建当代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基督教;伦理道德;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046-02
  
  一
  “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我国宗教政策的重要内容。宗教中包含了许多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对人类发展、社会存在、人际关系都极有价值的、普遍的道德准则,例如宗教戒律中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帮助穷人、病人、残废人,照顾孤儿寡母, 买卖公平,孝敬父母,诚恳待人等规范,这些严以律己、泽被社会、利及人民、爱护生灵等道德规范,对人们有极大的道德教育和约束作用。
  
  二
   在探讨本文所提出的问题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个问题,即宗教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问题。宗教道德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道德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信仰宗教的人来说,宗教道德具有终极意义,社会道德必须通过宗教道德的“圣化”才能为信徒接受,也就是说宗教道德是根本、基础,社会道德是外延。在古代,宗教和道德合而为一,风俗习惯是宗教化了的产物,宗教和道德构成统一的法典。后来,宗教和道德逐渐分离,但从根本上说两者仍密不可分。主要有如下观点,比如认为宗教来源于道德,这种道德是由情感支配的;认为道德来源于宗教,宗教是道德的前提,道德是宗教的形体;认为宗教超越道德,像冯友兰认为的那样宗教境界高于道德境界。我们认为,宗教道德的内涵应包括:宗教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资源,有其深厚、悠久、强大的文化根基;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道德的产生、发展都是以宗教道德为基本背景的;和社会道德相比,宗教道德更具稳定性、持久性。
  弄清楚了宗教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问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宗教伦理道德资源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在构建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进程中最具借鉴意义的精神资源。
  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体系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基督教的伦理是责任与道德规范的伦理。基督教伦理首先关注的是对伦理规范和上帝戒条的遵守。对基督教信仰者来说,对上帝的服从永远是第一位的,高于对其他个人的服从,即使这个人贵为人主。这种更高的对上帝的职责被称为“道德义务”。
  其二,基督教的平等观。基督教的道德义务学说是基于相信每个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因而在上帝眼中都具有无限的价值。对基督教伦理来说,上帝眼中一个没有把握住生活机会而碌碌无为的人生与一个堪称美德典范的人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其三,基督教的信仰和理性。一般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生活遵从是理性的、有意识的和实践的智慧。如果缺少美德的思想情操,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活。基督教道德则相反,认为拥有信仰本身就足够了,足够去拥有至真至善。上帝会将美德输入给那些接受并相信教会信条的人。美德在这里再次被重新定义为对上帝戒条的遵守,并且认为有美德的回报就可以在天堂得到永生。
  其四,基督教的谦卑观。基督教特别重视教导人要谦卑,是因为她相信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上帝与人之间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这种“被造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理智和道德上的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上帝面前谦卑。
  其五,基督教是一种伦理的宗教、爱的宗教、感恩的宗教。丁光训主教在《上帝是爱》一文中认为,上帝最重要、最根本的属性,是他的爱。在基督身上看到的那种爱,在痛苦和十字架面前也不回头的那种爱,是他为他的朋友舍命的那种爱。上帝的公义也还是上帝的爱,爱要是普及到广大人群,就成为公义。就是这个爱进入了世间。发扬基督教爱的精神,必然会得到信徒和众民的喜爱,“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是彻底为人民服务,“施比受更为有福”是倡导奉献精神,“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是叫人专做好事。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要求人凡事存无愧的良心,“无论做什么,要从心里做,不是给人做,乃是给神做”。这些要求都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相一致。
  其六,基督教对个体行为的禁忌和约束。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感往往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在人和神秘力量、神圣对象的关系上体现为对自己行为上的限制和禁戒规定,这就是禁忌。如基督教对婚姻十分重视,禁止婚姻离异是天主教会维系家庭和谐的伦理方法。因为婚姻作为天主教的一件圣事,极具严肃性,一是强调男女婚约之初的不可轻率性,二是主张两人的结合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又如关于堕胎禁忌,天主教会对堕胎的禁忌与“十诫”中的第五条“勿杀人”有关。长期以来,教会认为,在胎儿形成生命之后若施行堕胎,与杀人没什么区别,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的罪恶。但是,教会不反对计划生育。犹太人的饮食禁戒在《圣经》的《利末记》和《申命》中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它所规定的不可以任何方式吃的禁戒食物有不反刍的动物和蹄没有分两瓣的动物(如猪和马)及加工产品,没有鳍和鳞的鱼,血,河里的食物(如蛤、蚝、虾、蟹),其他一切爬行动物及《圣经》所列的禽类。关于这些食物禁忌的规定并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其真正是否可食,只想在客观上对这些动物、植物起保护作用,使他们能得到很好的生存和繁衍。这些禁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对自然界的破坏。
  
  三
  如何诠释基督教伦理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如果对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有价值的参考。基督教是爱的宗教,要求人们要爱人如爱己;基督教是平等的宗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的权利来自上帝;基督教是谦卑的宗教,指出上帝主宰人类的一切,包括聪明才智都很渺小,永远无法超越上帝;基督教的原罪说要求人们要在上帝面前忏悔,因为人类从上帝创造的时候起就因为自身的狂妄犯了罪。基督教的家庭伦理观要求夫妻在爱的基础上结合。如果我们能从这些伦理道德中发现积极有益的成分,在人与人之间真正做到爱人、平等、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时常的忏悔,那么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身心的和谐就不难建立,假、丑、恶这些行为至少能在人们的自觉中得以最大程度地限制。
  第二,人与社会的和谐。现代社会道德沦丧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由于信仰缺失,使人无法找到“终极关怀”,无法实现生命的根本转变,从而沉沦于各种欲望之中,永无止境,个人利益的追逐变成其生命的惟一意义。由于个人丧失了和整个世界的丰富完整的联系而使自我成为单向度的占有财富的“挣钱机器”,道德危机也就难免了。因此,我们可以将信仰缺失看成是人类道德危机的最深层原因。这时候宗教伦理和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督教伦理道德思想正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统。
  第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基督教关于这个问题提到了这样几个观点:上帝是天地万物的主,人被赋予权利来管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样样都好”,人对之当怀感恩之心。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与天地万物都是受造物,是平等的,人只有保护和管理万物的权利,而没有对其生杀予夺的权利。人类如果违背了上帝的意志,那就是在上帝面前狂妄自大,必将受到惩罚。在这里“样样都好”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要保持自然生态的和谐,二是要让它们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注释]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255页。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第325页。

推荐访问:基督教 伦理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