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迷失·重构


  摘要:文化认同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和一个民族的长期延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访谈和观察,同时辅助文献法收集资料,分析了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49年国民党赴台后,伊斯兰教主要服务于政治,发挥着外交的作用。许多穆斯林高层人士把子女送往穆斯林国家或欧关留学,导致了穆斯林在台湾的代际断层,清真寺的宗教事务都由外籍人执掌,台湾穆斯林在清真寺的话语权日渐衰微。军队里的低阶层穆斯林来台充满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军队的禁婚政令,以及军人收入并不宽裕,导致穆斯林的婚姻选择困难重重,大规模的族际通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代穆斯林的信仰。国民党的眷村设置打破了穆斯林在大陆时期的“寺坊”格局,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宗教归属感,同时伴随着台湾逐渐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穆斯林对宗教活动采取理性选择,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今天的台湾的穆斯林在神圣的宗教世界与世俗社会之间的迷失。
  关键词:文化认同;穆斯林;台湾
  中图分类号:B91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15)02-0043-05
  一、问题提出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国家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软实力。因此,文化认同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吉登斯认为国家、民族、文化是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也是国家社会构成的三个基本层次;布朗通过对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起源探究,认为有吸引力的和均质的文化认同是现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因素;丹尼尔·德德尼从地方和距离的角度描述了世界认同的特征,并认为现代性认同空间不仅与地方性文化认同空间对立,而且将最终取代地方性文化认同空间;乔纳森·弗里德曼探讨了全球化实践使文化认同弥散化,进而导致了民族国家的衰落;三好将夫将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结合起来考察了全球认同与地方性认同;安东尼·史密斯认为弱势民族往往会通过强化和巩固自身文化的认同,以便在复杂的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Gans.H和Tan.S.h等人还探讨了全球化时代群体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他们认为文化认同增强了个体的公民意识。在中国,费孝通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并把文化认同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其他学者主要从文化认同概念和作用,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的建构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综观而言,国内外有关文化认同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台湾穆斯林的文化认同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和可以借鉴的方法。但是客观而言,国外对文化认同的研究似乎在“模糊”民族国家的疆界,而国内的研究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证的现象。
  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我国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中扎下了根,而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中国穆斯林也逐步成为中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对中国大陆地区穆斯林的文化认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居住在祖国宝岛台湾的穆斯林的文化认同较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虽然中国回教协会也定期出版《中国回教》内刊,但是学术性的研究较少,而介绍性的知识较多,有关台湾穆斯林的学术成果也是屈指可数。例如,范景鹏、马世英对1945年台湾光复之前台湾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王锋、陈冬梅通过收集文献资料介绍了台湾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发展情况。美国学者白培莉曾针对台湾穆斯林及其所处背景、社区凝聚与分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台湾地区本土伊斯兰教学者针对台湾的伊斯兰教的相关著作,较完整者有苏怡文所撰写的《伊斯兰教在台湾的发展与变迁》。作者认为国民党政府赴台后借穆斯林宗教力量进行外交事务,客观上推动了台湾穆斯林直接与伊斯兰世界接触,并为其宗教人才培养和伊斯兰教在台湾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由于宗教过分地承担了政治的角色,所以在社会巨变时期容易出现宗教传承及生存危机。于嘉明通过对在台泰缅穆斯林的访谈,高念慈通过对中坜龙冈清真寺的建立及发展、人员组成的分析,分别对泰缅穆斯林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梁红玉通过对台湾女性穆斯林的访谈与观察发现,脱离伊斯兰脉络的头巾在台湾地区并未能获得如宗教场域中的同等价值,多数妇女会根据个人社会化的环境,采取宗教与世俗场所分离的穿衣原则。林长宽认为伊斯兰教向外发展的历史犹如Hijrah(迁徙)教义的实践过程。1949年穆斯林跟随国民党政府来到台湾后,其穆斯林社区并未发扬Hijrah(迁徙)理念,反而进一步地走向汉化和世俗化,从而导致了整个台湾穆斯林群体的衰微。
  那么,台湾穆斯林的文化认同态度与现况究竟是如何呢?本文拟围绕着“现阶段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这个主题展开。研究拟先从文化认同涵义人手,通过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的资料取得和结果分析,呈现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连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与发现作出结论与思考。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台湾穆斯林大约有6万人,主要分布在台北、桃园、台中、高雄等地”。其成分比较复杂,有最早从泉州赴台的穆斯林,也有1949年从大陆来台的穆斯林、泰缅穆斯林,以及15万左右的外来穆斯林劳工。本研究所指的台湾穆斯林,专指1949年前后跟随国民党来到台湾定居的那批大陆穆斯林,以及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
  “认同”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最早由威廉·詹姆斯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从词本源概念来看,认同意味着“同一性”,即在与“他者”的交往中界定和形成“自我”。文化认同是指有着共同历史传统、习俗规范以及集体记忆的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所属的文化体系自发形成的一种内在归属感。“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往往是文化认同的主要依据”。本文这里主要谈的是台湾穆斯林的宗教文化认同。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不仅思想意识方面要坚信六大信条(信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复生、信前定),每个成年的穆斯林,还必须履行表现在行为方面的五大功修(念、礼、斋、课、朝)。先知穆罕默德曾说:“伊斯兰教建立在五件事情上: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立行拜功;缴纳天课;朝觐天房;封莱埋丹月的斋。”因此,本研究对台湾穆斯林的宗教文化认同主要通过是否遵守六大信仰和五大功修来衡量其宗教文化认同程度。

推荐访问:重构 认同 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