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与协调发展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qsq/sqsq201307/sqsq20130748-1-l.jpg
  【摘要】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多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保定市县域经济参差不齐,核心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其协调发展问题严重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下辖22县(市)进行测算,分析了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格局,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科技教育等对策建议,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保定,核心竞争力,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多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保定则有首都南大门之称,下辖22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核心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其协调发展问题严重制约着保定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1保定市县域经济竞争力现状分析
  为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保定市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需要找出能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本文采用定性初选,再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办法,选取能反映县域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指标体系构建,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收支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乡村从业人员、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县域经济指标体系的确立为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效果以及综合竞争力水平提供了依据。现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2011年22个县域经济的16 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综合竞争力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变量进行线性变换,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以公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公因子的得分,再以其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求和,公式为 F=62.785*F1+19.474*F2+7.777*F3,可得保定市22个县(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见表1)。如果得分越高,说明对应县域的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2保定市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合各个县市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目前保定市县域经济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县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保定市县域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根据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定市不同县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差距很大,县域经济发展地区之间不均衡,贫困县数量大,导致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包袱比较严重。
  (2)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同,核心竞争力弱
  目前,保定市下辖22个县市的工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很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专业分工严重不足,核心竞争力弱,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也造成了本县市所具有的特色资源产生很大的空置与浪费。
  (3)县域农业面临压力大,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到位
  保定市县域经济中农业比重较大,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初级的产品加工和消耗资源上,经济的发展没有可持续性。
  (4)人才流失严重,职业技能人才短缺
  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大中专毕业生回流少,县域人才资源质量下降,尤其是直接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此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足。
  3保定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如果长期持续,地区间发展过分悬殊,就会导致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扭曲。因此,坚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处理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针对本文对于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建议。
  3.1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格局,实施开放带动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县域经济的发展围绕“一线两厢”格局逐步展开。“一线”指的是涿州、高碑店、徐水、清苑、定州五个南北纵贯保定市的县市,“两厢”包括“西厢”的易县、满城、顺平、唐县、曲阳,“东厢”包括雄县、高阳、蠡县、博野、安国等。“一线两厢”就是要分利用现有“一线”的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发挥“领跑”作用;推动“两厢”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通过实施开放带动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形成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在资源要素、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3.2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消除贫困
  搞好以交通网络设施为重点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是缩小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县数量较多的状况,保定应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组合效应及整体优势,综合铁路、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搭建县域间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电视广播等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县域间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帮助相对落后地区消除贫困,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3.3 找准保定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从本县域的优势出发,发展特色经济,这才是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保定市而言,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着重点。一是继续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支持特色农产品创品牌以及做大做强名牌产品。二是发展加工业,如蠡县的毛皮业、高阳的棉纺织业等,通过建立优势产业生产加工区,从而带动建立一批大规模、高效益的特色产业带,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和开发,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三是优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重点培育优质小麦、玉米、小杂粮、麻山药、中药材等主导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的优势产业带。四是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拥有优势产业的地区,加快兴建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合作社“带头人”,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

推荐访问:保定市 协调发展 核心竞争力 县域经济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