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

  摘要: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包括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松柏管理站、大龙山管理站、白石牙管理站和平隆山管理站范围,总面积为5 286.8 hm【sup】2【/sup】,其旅游资源丰富、奇特险峻、千姿百态,是良好的生物资源宝库和科普教育基地.根据GB/T18972-2003标准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该旅游区有优良级旅游资源31处,普通级35处,旅游资源等级和品位高.分析了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保护与发展并举,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调科普,规范经营旅游,妥善处理关系等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开发对策;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88.2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3-0106-06
  Tourist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Shiwanda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I Cheng-yuan
  (Guangxi Forestry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Nanning 530011, China)
  Abstract: Shiwanda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ith the total area of 5286.2km【sup】2【/sup】 includes Songbai Management Station, Dalongshan Management Station, Baishiya Management Station and Pinglongshan Management Station. Shiwandashan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 exotic scenery of steep and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is a wonderful treasure-hous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a excellent scientific educational base.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GB/T18972-2003, there have been 31 and 35 locations evaluated as excellent grade and normal grade respectively. Thus the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lik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implementing stag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highlighting features, emphasizing science, standardized business travel, tourism resources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also have been proposed.
  Key words: eco-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developmental strategyShiwanda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收稿日期:2011-04-18;修回日期:2011-05-06.
  作者简介:石程远(1977-),男,工程师,广西上林人.主要从事区域性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工程项目咨询、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林业产业规划等相关林业工作.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它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区造成大的破坏.它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产生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意愿.
  十万大山国家级保护区地处广西防城港市境内,整个生态旅游区规划范围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部分区域,分为4个片区,即松柏管理站、大龙山管理站、白石牙管理站和平隆山管理站管辖范围,总面积为5 286.8 hm【sup】2【/sup】,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0%.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保护区的知名度、丰富的动植物和旅游资源在其试验区结合防城港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
  1自然概况
  十万大山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58 277.1 hm【sup】2【/sup】,东西最长处74.4 km.南北最宽处45.0 km.十万大山属于沟漏山系,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山脉地势险峻,峰峦连绵,全长约100 km,宽约20~30 km;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有82座,最高峰海拔1 462.2 m.生态旅游区范围内最高峰为平隆山片区的七星岭(972.0 m).
  十万大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2℃,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保持在22~25℃,气候十分宜人.生态旅游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温暖湿润,没有暴冷暴热的气温急剧变化,温差小,湿度适宜.
  十万大山保护区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等5个自然植被型组和用材林、经济林、农作物等3种人工植被型组,分14个植被型,以森林植被为主,其中又以阔叶林为主,其次为针叶林.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9科912属2 233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76属150种,裸子植物8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81科827属2 067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54科648属1 713种,单子叶植物27科179属35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13种.
  林区内陆栖脊椎动物共有396种,分别隶属于4纲33目82科243属,其中两栖类29种,爬行类69种,鸟类217种及兽类81种.发现广西鸟类新记录种有3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5种.本次开发的生态旅游区内动物分布较少.
  2旅游资源评价
  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分布范围大, 包括5类16个基本类型共66个资源点(表1).生态旅游区共分4个片区:皇袍山片区、应天府片区、白石牙片区和平隆山片区.旅游资源类型以森林、溪谷、山峰等自然景观为主,建筑设施以及人文活动等景观较少.其中皇袍山片区以中山地貌、沟谷溪流、松阔混交林为主;应天府片区以低山地貌、马尾松纯林为主;白石牙片和应天府片区则以中山地貌景观和天然植被景观为主.
  2.1定性评价
  2.1.1旅游资源丰富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在类型结构上包括5个主类16种基本类100余处(个),主要旅游资源单体60处(个).
  表1 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类
  Tab.1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of Shiwandashan
  eco-tourism area
  
  2.1.2旅游资源奇特险峻,千姿百态
  旅游区内的万蝶谷、奇石谷、银河峪、白石峪、平隆大峡谷等沟谷险峻,峡谷景观独具魅力;河谷中溪涧纵横,泉瀑处处,清潭众多,河水清澈凉爽,水质优良,清澈明净,晶莹碧透,清洌甘甜,沁人心肺,是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灵魂所在;河谷间河石众多,形状奇特,壮观美观,与沟谷、池潭、溪涧、森林相映成趣,是旅游区的一大景观特色;沟谷间林木葱茏,终年碧绿苍翠,林木间鸟雀欢悦,林相优美、潭瀑溪涧、古树河石,是一处难得的大自然乐园.
  2.1.3良好的生物资源宝库和科普教育基地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辖区内植物种类达2 233种以上,动物种类有700 多种,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科普旅游价值,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2.2定量评价
  2.2.1评价标准
  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定量评价,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3个方面进行.赋分标准见表2.
  2.2.2旅游资源评价
  评价结果见表3.
  2.2.3综合评价
  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单体得分在30~44分的属“一级旅游资源”,有5个,占现有资源单体总数的
  表2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Tab.2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ourism resources
  表3 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指标及结果
  Tab.3 Evaluation index and results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Shiwandashan single eco-tourism zone
  续表3
  7.5%;在45~59分的属“二级旅游资源”,有30个,占45.5%;在60~74分的属“三级旅游资源”有27个,占40.9%;在75~89分的属“四级旅游资源”,有4个,占6.1%.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即“三、四级旅游资源”的有31处,占47.0%,几乎占一半,说明旅游资源等级和品位较高.
  3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3.1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十万大山邻近南宁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紧邻大西南出海通道,与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存在差异性.以十万大山为中心,北部有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在建),东部有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南部有防城区至东兴高速公路(规划),西部有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形成了4条高速公路紧密环绕十万大山的空间格局,旅游区位极其优越.通过开发,将上思县、防城区、东兴市、防城港市的旅游资源连线、连片、集群式地发展,对防城港市山地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2)政府重视旅游区的开发
  十万大山是《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和优先发展区之一.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十万大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将防城港十万大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打造成为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5A 景区,以观光游览、山地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生态旅游、山地体育为主要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对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将其作为全市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全县(区)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3)市场依托条件良好
  生态旅游区北邻区域性国际城市、广西两大集散中心之一:南宁市,南邻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可依托这2个支撑极,具有良好市场依托条件.
  
  3.2制约因素
  1)保护与开发的制约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但受到开发利用与经济需求的影响,在保护区边缘地带的生物资源正受到极大的威胁:森林的退化、现代农业的干扰已影响到一些物种的生存,周边社区居民迫于经济的压力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开发旅游业过高的期望值等都对自然保护区形成压力.
  2)周边生态旅游区的制约
  与大明山、猫儿山、大瑶山等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比,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的资源垄断性和独特性不高,在旅游资源互为补充的同时,客源的竞争不可避免.
  4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4.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以北部湾经济大发展为契机,加快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进程,从防城港市旅游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及环境特点以及目前旅游市场的走势出发,在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有效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在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理念,以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森林生态景观化、科普内容趣味化、基础设施生态化、旅游项目休闲化为理念,高起点、高品位、高规格地发展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产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生态、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多目标协调与和谐发展,将其建成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特色鲜明,集生态教育、生态休闲、生态度假于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旅游区.
  4.2保护与发展并举,阶段实施,因地制宜
  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的目的是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通过社区的发展更好地加强自然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和保护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可修复能力,在规划布局和项目筛选上为未来发展预留发展空间,以满足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求,又要充分考虑保护区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和加强控制管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阶段实施.同时,要尽量利用现有地形地势,少动土石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山体、土壤、水体、生物资源的损害.建筑构筑物的布局、造型、风格、体量、色彩、材料等力求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
  4.3保护为先,科学设计,合理规划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生态旅游区在保证开发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求科学合理的开发措施.①对旅游区进行全面地调查,确定开发的方向,合理、科学地测定旅游区的旅游容量,尽量减少人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让游客更多地体会自然之美;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景区开发时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做到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旅游服务设施应尽量安排在保护区试验区或保护区外,避免将城市现代化建筑移植到旅游区.除安排必要的建筑设施外,其它设施应尽量避免.
  4.4突出特色,强调科普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在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利用自然作为载体,发掘民族文化作为精神内涵,使旅游产品成为天人合一、共生和谐、独具特色、无法替代的精品,以强劲的竞争力抢占市场.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开发范围内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观优美,具原始特色和稀有性.旅游开发要强调环境保护、生态教育、科普宣传和科学管理,通过开展生态旅游使旅游者亲身领略十万大山的神奇,享受大自然的恩泽,获得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生态意识,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4.5社区协作,共同促进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减少社区群众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消耗性依赖,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目前,十万大山保护区周边涉及有几个村屯,旅游开发必须同当地社区的发展相结合,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要吸引社区参与旅游活动,鼓励发展社区旅游,让社区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而真正受益,使村民与生态旅游区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4.6规范经营旅游,妥善处理关系
  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按规划方案进行.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规手段对旅游区的旅游经营进行有效管理,依照国家有关的行业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及规定,制定具体措施,完善管理手段,定期重点整治,把旅游区的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积极与周边村委会联系,建立旅游综合协调小组,以便有效地指导、组织、协调解决好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周边社区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促进旅游区及地方的经济发展.
  4.7拓宽投资渠道,制订优惠政策
  旅游区的旅游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入资金.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资金扶持,将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旅游开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人、财、物、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科学管理,探索一条适合旅游区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4.8加强营销宣传,导入“CI”战略
  加强对外、对内宣传,依托政府的主导,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宣传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特点、旅游产品特色, 以期以优良的形象、突出的特色、一流的品牌获得最大的旅游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I(Corporate Identity)战略是一种企业形象策划、设计、传播和管理的战略,即形象战略.旅游区应导入“CI”战略,运用整体传达系统,将经营理念、精神文化等传达给企业关系者,以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使旅游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从而达到营销目的.其内容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3个方面.以此为依据,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促销,突出旅游区的经营理念,展示和塑造鲜明的整体形象.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相关资料,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诚恳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刘家明.生态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 1998 (3):104-108.
  [2]张华龄.森林旅游中的几个重要概念[J].贵州林业科技, 1998(4):50-52.
  [3]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4]林振华.浅析深层次旅游开发[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2): 58-61.
  [5]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Z].2010.
  [6]杨桂华.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0.
  [7]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 (1):47-52.
  [8]刘海峰.发展森林旅游的对策与研究[J].中国林业企业, 2003(4):32-34.

推荐访问: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 大山 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 大明山 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