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园提问行为研究


  [摘要]在自然情境下,大班幼儿在园指向教师的提问行为大致有八种类型,即询问生活事件、询问教师行为、询问活动评价、询问规则要求、询问活动内容、询问活动安排、询问活动材料、认识事物。幼儿园的制度化生活、幼儿话语权的缺失、幼儿园课程模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均是影响幼儿在因提问行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班幼儿;提问行为;质的研究;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04-05
  
  提问行为作为幼儿自主学习的表现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重视。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幼儿提问行为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多数研究者采用观察法或实验法记录幼儿在家庭与教育机构中的提问行为。分析幼儿提问行为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即幼儿在教育机构中的提问行为数量极少(费广洪,申继亮,姚芝,2003)。
  我们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大班幼儿(5~6岁)在园指向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研究,以探究幼儿向教师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情境以及教师对幼儿提问行为的反馈,并从师幼互动的角度来分析幼儿的提问行为以及影响幼儿提问行为的外部因素。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质的研究的研究范式。以观察法与访谈法作为收集研究资料的主要方法。
  研究者采用质的研究中方便取样的抽样方式,选择比较熟悉的一个幼儿园大班为观察对象,并以非参与式观察者的身份介入到该班级中,记录自然情境中该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指向教师的所有提问行为。教师包括主、配班教师及保育员。
  为确保观察的全面性,研究者全程跟踪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半天为一个单位进行观察,共观察了5个上午和6个下午。上午时间为早上8点到幼儿上床午休,下午时间为幼儿起床到全体幼儿离园。研究者的观察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提问的时间、地点、情境、内容以及教师对幼儿提问行为的反馈。研究者采用白描的形式记录幼儿所有提问行为以及教师对于幼儿提问行为的反馈。
  访谈法虽然在本研究中处于辅助性地位,但是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访谈分为随机访谈和正式访谈。随机访谈一般是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研究者针对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及教师行为,对当事教师及幼儿进行随机访谈。正式访谈在观察结束之后进行,研究者结合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就相关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研究者共收集到124个幼儿提问事件。在对124个幼儿提问事件进行登录、编码之后。研究者根据幼儿提问的具体内容把幼儿的提问行为分为八类,即询问生活事件、询问教师行为、询问活动评价、询问规则要求、询问活动内容、询问活动安排、询问活动材料、认识事物。研究者对不同种类的提问内容以及提问行为出现的情境和教师的反馈进行了详细描述。
  1 询问生活事件
  案例:午休后,大多数幼儿开始穿衣服。由于已经是大班了,教师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教师坐在凳子上帮一些女孩子梳辫子。这时,一个男孩子拿着两件衣服跑到教师身旁说:“老师,我是要穿这件(一件黑色的毛衣),还是要穿这件(一件灰色的外套)?”教师一边继续帮女孩子梳辫子,一边说:“你先把两件衣服都穿上。等会儿到活动室热了再把外套脱掉。”
  在幼儿园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幼儿遇到生活方面的问题自然会向教师提问。这种类型的问题,从提问的目的来看,幼儿多是希望征求教师的意见。寻求教师的帮助,他们一般会依据教师的答案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幼儿提出此类问题并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也不需要拥有很多生活经验。相对来说。教师的回答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是直接告知幼儿应该怎么做。这类提问行为大多发生在活动与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自由活动时间。
  
  2 询问教师行为
  案例:在科学活动中,在和幼儿一起讨论完自己了解的关于种子的知识以后。教师请幼儿分组观察种子,并从给定的果实中找出种子。教师到各个小组观察幼儿的活动。这时一个小女孩走到教师面前问:“老师,明年春天的时候你是不是要去种这些种子啊?”教师愣了一下,说:“是的。”说完以后,教师开始询问这组幼儿是否已经找出了种子。
  幼儿对于教师行为的询问,一般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基于对教师行为的观察而提出的。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师的行为。思考教师行为的意图却得不到结果的时候,便会向教师询问,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行为。幼儿提出这类问题的动机有时是出于对事物的关注。比如上例中,幼儿询问教师是不是要去种“种子”。从表面上看这是幼儿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询问,其实隐含着幼儿对于“种子”这一事物的好奇。在幼儿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中,种子是要在春天播种的,所以幼儿会推测教师要在春天播种这些种子。由此可见,幼儿的这类提问是以推测为前提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教师对于这类问题一般会给予比较简短的回答。假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还可能会反问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猜测教师的行为。这类提问行为一般出现在自由活动中或者小组教学中。
  
  3 询问活动评价
  案例:自由活动时间,一组幼儿正在画画:当教师走到这组幼儿面前时,一个小女孩问教师:“老师,你看我画的画怎么样啊?”教师看了一眼,没有回答,径自走开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或者活动结束时会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评价。幼儿的这类提问行为不需要太多的前期经验,有些幼儿的提问只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让教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有一些幼儿提问的目的是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给予指导。教师对于这类提问的回答也是视情况而定,有时候是进行鼓励评价,如“不错”、“继续吧”;有时候则是敷衍了事,比如点点头;有时候也会对幼儿提出实质性的指导建议。幼儿一般是在集体教学和自由活动中提出这类问题的。
  
  4 询问规则要求
  案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讲解已经结束,幼儿正在全神贯注地画画。教师在活动室里走动,观察幼儿画画。这时候一个小女孩问教师:“老师,我画完了,把名字写在哪里呀?”教师说:“写在右边的角落里。”
  在幼儿园里,大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小到一个活动中的具体要求,规则无处不在。要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与要求,这种意识在幼儿头脑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询问规则要求的提问数量非常多。幼儿经常会问教师:“我现在可以看书吗?”“我可以站在那里看吗?”这样的提问一般不需要幼儿作出多么深入的思考,是教师所谓的“不用动脑筋”就可提出的问题。幼儿提问的目的在于征得教师的同意,因为得到

推荐访问:大班 提问 幼儿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