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矛盾论》提供的矛盾分析法在理论上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中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我们正确认识、有效处理社会矛盾依然提供着相应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矛盾论》 历史地位 当代价值
  《矛盾论》这一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以它为核心的矛盾思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来讲,形成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践而言则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理论上而言,《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与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从实践角度而言,《矛盾论》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矛盾论》依然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
  《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剖析认识的成果,矛盾思维构成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运用的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分析问题的哲学思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因此,《矛盾论》可以视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毛泽东的诸多著作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不同革命时期的不同矛盾的产物。在1926年3月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详细剖析了当时社会各个阶级的地位、力量、生活状况、对革命的态度,弄清了敌友问题;1927年3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称为阶级矛盾论;1936年的《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战争中的敌我双方力量、政策等因素的分析,可以视为中国革命的战争矛盾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则是毛泽东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极其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典范。针对当时“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①毛泽东从中日双方存在的矛盾特点及其变动趋势出发,对抗日战争的形势、敌我力量的对比、战争的基本进程、战争的最终结局、战争规律等问题做了详尽分析,因此可以称之为中日矛盾论。而写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可以视为毛泽东的历史矛盾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论十大关系》探索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矛盾,可以视为建设矛盾论;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则论述的是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不同性质的矛盾。
  因此,可以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正是在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具体构成部分。
  《矛盾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邓小平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与丰富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提出生产力标准,并细化为“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这可以被视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论。进而,邓小平运用矛盾分析法,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论。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要负责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社会主义建成,这长达一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期内,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把发展生产作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发展生产力的出发,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0多年来,这一经典论断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及修改的党章所肯定和坚持,并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从理论体系传承性而言,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同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系,其所用的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分析问题的思路,其哲学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在具体内容上,邓小平本人也曾经坦言,“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做这件事。”②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其基本精神与哲学基础必然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围绕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如何建设党”这一核心,论述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的不平衡的状况,并提出通过加强和改善党自身来解决不平衡状况的思路;科学发展观则是对新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种种矛盾的总结。
  因此,不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诸多理论著作,都是用矛盾思维分析社会现实的理论产物;都在贯穿着、体现着、发展着《矛盾论》的基本精神。所以、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之一。
  《矛盾论》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
  在实践中,正是在正确分析社会各阶级以及各种性质矛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正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伟大成就。
  《矛盾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法论基础。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分析矛盾认识世界,通过解决矛盾而改造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就是一个遵循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分析中国社会性质、解决社会矛盾的实践过程。

推荐访问:矛盾论 当代 地位 价值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