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故事”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是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助推剂。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最有说服力的一员,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传播好中国声音,离不开青年大学生心中的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好中国故事,才会在全国、全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智慧。本文就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以及措施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大学生;“中国故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是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助推剂。在走向世界舞台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中国故事。青年一代乐观、开放、具有自由奔放的个性,成长过程中稳定、舒适的环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持续推进,使青年一代拥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最有说服力的一员,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传播好中国声音,离不开青年大学生心中的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好中国故事,才会在全国、全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智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具有一致性,是建设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在各个高校都受到极大重视,引领着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主旋律是响亮的,但是仍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授基本上没有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学生听课为辅”的旧模式,理论讲解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作一项任务机械地完成。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授课模式悄然兴起,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但是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育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展开,要坚持不懈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理论教育不等于理论灌输,不等于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学生才有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学瓶颈。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缺乏。高校虽然给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资源的紧缺导致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几百人的课堂使得学生“去个性化”现象异常明显,庞大群体的授课环境使得学生个人的同一性和责任感降低,这些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都是相悖的。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知识的丰富多样,在偌大的教室里,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很少去听的现象司空见惯。因此,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分强调显性课程的作用,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开发。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传统的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老师一般采取明确的、直接的、外显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总是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目的性很強,从而在课堂上往往形成老师讲自己的课,学生各行其是的现象,没有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没有真正达到思想育人的目的,外显的课堂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脱离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没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乘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利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隐蔽的方式,按照既定的教育方案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一)“中国故事”教学的理论基础
  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来源于现代心理治疗“叙事心理治疗法”。此理论的创始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和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认为叙事心理治疗就是把语言有目的地作为心理治疗工具的治疗方法。“叙事”是话语的一种表示,是将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事件呈现出来的过程,叙事心理学认为研究人们生活故事是通往个体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使用叙述的方式将一个富有寓意的事情进行讲解,侧重于对事情过程的描述,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对道理及其价值观进行阐述,对社会文化及其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有很大作用。故事会反应叙述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动的故事情节会产生隐喻的投射效应,进而影响叙事者与聆听者的行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人的活动,离不开对个体心理成长发展规律的研究。叙事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讲中国故事的思政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现实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党一直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中国不乏好事,也不乏好声音。但是在全球化日益明显,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充斥着各国媒体,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把中国故事讲的生动透彻,把中国声音传播的铿锵有力,让世界真正地认识我们国家。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中国 讲好 思想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