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中多党合作政治的形成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xa/zwxa201506/zwxa20150629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xa/zwxa201506/zwxa201506292-2-l.jpg
  摘 要: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的提出,不难发现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不再是“革命”、“斗争”和“仇恨”,而是“联合”、“团结”、“协商”及其同义词,其强调了多元的合和。只有合和,才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只有合和,政治协商,集天下人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走向政治文明;只有合和,承认、肯定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与意见,才能走向和谐社会。笔者力图通过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口号”这一文本,从多元和合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中多党合作政治的形成以及我党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及其时代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五一口号 多党合作 政治形成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350-0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尤其是政治理论的创新史,是一部充分继承传统政治文化、不断开创政治文化新境界的历史。党成立90多年以来,理论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党的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它们都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笔者力图通过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口号”这一文本,从多元和合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中多党合作政治的形成以及共产党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及其时代意义。
  一、传统政治文化与五一口号的文化内涵
  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解读,学界似乎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普遍认为中国政治制度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中国艺术审美文化主要受道家思想影响。当然,如果就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确乎是儒家式的尊王攘夷、君上臣下的金字塔政治文化结构占了上风,流行千年,也贻害千年。但是,笔者认为,中国最深刻的思想,来源于道家;尤其是道家阴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多元合和、群而共生的思想,更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和未来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则取向。那种以尊王为中心的君临天下、调控世界的儒家金字塔政治结构反到是一切矛盾、一切苦难的根源。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始终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导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苦难深渊,就是最好的例证。居于此,在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之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的政治理想,为实现这个理想,又在政治制度上设计了五院制衡的治理模式,企图融合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又彰显道家政治治理的理念,但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和几千年封建帝制的阴影下,孙中山的理想和设计始终是海市蜃楼,不仅没有能在古老而苦难的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反而在蒋介石集团上台后,中华民国又走向了独裁专制,阶级失和,社会分裂,斗争此起彼伏,仇恨加深。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希望何在?中华民族与中国复兴的动力何在?抗战胜利后,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堪称民族脊梁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人们从延安窑洞的灯光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但一些深谙历史的有识之士也不免担忧,在延安窑洞里领略了共产党人的风采之后,对其领袖直言不讳:“你们能跳得出历史周期律吗?”毛泽东自信的回答“能!因为我们找到了摆脱这种周期律的最好的武器,那就是民主!”而要走向民主,先要打倒不民主的独裁者,推翻专制的制度,而为了这个眼前的目标和未来民主的目标,先要整合队伍、聚集力量、联合各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多元的合力,于是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的提出,应运而生。纵观这二十三条口号,不难发现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不再是“革命”、“斗争”和“仇恨”,而是“联合”、“团结”、“协商”及其同义词,这样的词汇竟出现了近三十次:宏观上,为打倒独裁者蒋介石,推翻专制制度,全国劳动人民要“团结”,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者要“联合”,中国工人阶级与各国工人阶级要“团结”,政治上要“协商”,未来的民主政府是“联合政府”;微观上,解放区的职工要加强“内部团结”,工人与技术人员要“团结”,私营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劳资关系,“共同”发展经济,解放区工会和政府要“合作”,蒋管区与解放区职工要“团结”……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强调多元的合和,只有合和,才能保证军工生产,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只有合和,才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只有合和,政治协商,集天下人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走向政治文明;只有合和,承认、肯定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与意见,才能走向和谐社会。和为贵,和生力,和兴邦,和强国。但合和不是排除异己,一党专制,而是“和而不同”,不同就是承认多元,多元在,则和谐生,大道存;多元消,则独裁生,天下亡。因此“联合”乃多元的合和,“协商”乃多元的沟通,“团结”求多元的合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汇集天下,成就天下!这样的主张,不正是对千年帝制及现代怪胎蒋家王朝的一种否定和批判吗?不正是对“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发展和现代阐释吗?不正是身处独裁统治下生活无保障、身心不自由的广大民众所久久企盼的吗?难怪口号一提出,天下云集响应,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纷纷表态支持,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为创建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献计献策,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并在其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五一口号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1.“五一口号”促进了多党合作政治局面的发展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恢复民盟总部,表示要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布赞成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同时,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也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政权机关,旗帜鲜明地与国民党的总统选举相对抗。3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学范和各民主党派,对各民主党派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共同事业而奋斗的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3月6日,中共中央发表评论,表示愿意与民盟、民革等民主党派“携手前进”。4月27日,毛泽东写信请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发布后,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代表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共12人发表联合声明,并致电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盛赞“五一口号”。至此,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推荐访问:多党合作 国共 看中 口号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