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世界格局之变


  2009年是世界格局显著变化的一年。虽然世界格局之变在2009年不如1949、1979、1989年那么引人注目,但是,2009年也将因世界格局变化而经常被国际观察家们提及。
  
  三大趋势同步推进
  
  2009年世界格局的变化,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一是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三是国际政治力量结构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西方,还是指以欧美为核心的发达国家;而东方,则是泛指非西方国家,即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不仅仅是亚洲国家,更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就东西方关系和力量对比变化来说,当今世界正处在500年未有之大变局。自西方引领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之后,它一直居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东方国家或者处在被殖民、被掠夺、被压迫的地位,或者在国际舞台上处于边缘地位。而现在,东方国家开始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中心,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G20峰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舞台的G20,有一半成员都是东方国家。通过G20的几次峰会,东方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明显增大。比如G20同意东方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提升5%。东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和重视。东方国家经济地位的提升,必然促进其政治地位的提升。
  东西方力量对比变化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东方国家团结一致,旗帜鲜明的反对西方国家的片面立场,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东方国家能够不屈服于西方国家的压力,使西方国家不能按自己的愿望行事,这在过去是少见的。
  亚洲是东方的核心。与东方实力增强相适应的是,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早已存在的欧、美、亚经济三极,亚洲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为出色,所以亚洲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而另两极则相对下降。这一点从G20的构成也可以洞见。如果算上澳大利亚,亚洲国家有八个。而欧洲,算上欧盟这个集体成员,只有五个;美洲也只有五个。
  从单纯的世界政治格局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和应对危机中的国际合作,肯定有利于多极化和非极化的推进。虽然现在预言美国的“一超”地位已经衰落、多极格局已经形成还为时过早,但是奥巴马政府的“新外交”已经表明,美国在处理其所面对的各种难题和挑战中,更加依赖其他大国和中等国家的合作,尽管它要当世界领导的雄心依旧。由此而论,“一超”与“多强”之间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在2009年更加明显,有人讲现在的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多强一超”转变,有一定道理。也就是说,在国际舞台上,“多强”更加显眼,而“一超”的含金量则越来越小。在多极力量增长的同时,非极力量也明显提升。G20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都不属多极力量,而是非极力量。非极化与多极化相伴而进。
  总的来看,世界格局正从三个方面同时发生变化:一是国际力量正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二是在欧美亚这经济三极之间,国际力量正加速向亚洲转移三是在“单极”、“多极”和“非极”这三层力量之间,“非极”的力量提升最快,“多极”次之,而“单极”在下降。
  世界格局转型的三个方面,都有中国的重大贡献。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亚洲国家,又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是世界格局转型的重要推手。美国一家媒体追踪机构的研究显示,“中国崛起”成为十年来全球最热的新闻,超过伊拉克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金融海啸等。
  
  国际危机与合作助推格局转型
  
  对世界格局变化来说,危机蕴含机遇,大危机蕴含大机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优势地位达到巅峰。整个世界都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而“东方”则沦落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任其宰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就发生在20世纪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国际权力中心向欧洲以外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国际权力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发展中国家逐渐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中国成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
  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冲击,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但是,毕竟发达国家是危机的爆发地和中心,其遭受的损失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发达国家不得不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与之“同舟共济”,这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创造了条件。G20虽然早在1999年就已成立,但是成立后的10年间并不太引人注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G20就举行了三次峰会,专门讨论应对金融危机问题。在峰会上,虽然各国之间存在很大分歧,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是在大方向上,各国领导人却有着明显的共识,展现出“罕见团结”的气象。无论是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还是匹兹堡峰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兴经济体扮演了重要角色。20国峰会凸显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以及全球化大趋势下,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同发展中国家合作,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同发达国家合作。
  G20崛起,客观上使发达国家俱乐部“七国集团”(G7)以及“八国集团”(G8)相形见绌。虽然近些年c8峰会期间都会同时举行“会外会”,即G8同部分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通常是G8十5),但毕竟五个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主动权,更谈不上参与制定规则。而G20则大不相同。这是在联合国框架内之外,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地在一起商讨问题。德国《世界报》喊出:“G7已死!G20万岁!”虽然有媒体炒作的味道,但也反映了一个现实:西方发达国家主宰世界经济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G20外,联合国、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也都将应对金融危机作为重要议题,要发挥国际多边合作舞台的作用。而在这些国际组织中,发展中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绝大多数又都属于非极力量。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早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也在这一年举行了首次峰会,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国际组织。金砖四国峰会表明,新兴经济体或“非西方”大国在经济、政治实力上升的同时,也开始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形成合力,增强它们的总体实力。
  除了应对金融危机外,在其他全球及地区安全问题上,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引人注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历时两周多,花费巨大。本身就造成大量的碳排放,然而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利益差异太大,难以协调,尤其是在这个问题上负有主要责任而又想发挥主导作用的发达国家,没有诚意尽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并不是完全失败的,毕竟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方向和主要原则上还是

推荐访问:格局 之变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