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澳大利亚的“亚太经济”策略


  [摘 要]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重心的转移,澳大利亚的对外经济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必须制订出新的经济 发展战略。澳大利亚推行亚太经济策略,是由其国内、国际经济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 工业原料产地之一,因此,澳大利亚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对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 挑战。
  [关键词] 澳大利亚;亚太经济策略;根源;意义;问题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119-03
  [作者简介] 刘有发,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澳大利亚经济。(江西 南昌 330013)
  
  澳大利亚位于西南太平洋地区,面积达76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口仅20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虽然地处亚太地区,却完全由欧洲移民统治,属英联邦的成员国,因此长期被西方看作为欧洲的海外部分。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重心的东移,澳大利亚的对外经济策略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它开始重新审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制订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是欲将澳新紧密经济区与东盟结为一体,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多边经贸关系。二是以亚洲为重心,优先发展同日、中、韩等国的双边贸易关系。由此,澳大利亚的经济和外交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笔者试从这一历史性转变产生的根源与意义作一概要论述。
  
  一、二战与澳大利亚对亚洲认识的转变
  
  澳大利亚认识到亚洲的重要性,并与之建立关系始于二次大战。这种变化是在它逐步摆脱了英国对其外交的控制之后发生的。二战中,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英伦三岛已自身难保,根本顾不了澳大利亚。为了自身利益,当时执政的澳大利亚统一党领袖莱n斯不顾英国和党内外保守势力的反对,决定同美国、日本、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39年莱n斯去世,继任总理孟席斯同样重视亚太地区对澳大利亚的重要性。1940年9月,澳大利亚终于摆脱了英国的外交控制,开始向亚太大国派谴使节,在对亚洲关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说二战以前,澳大利亚还在缓慢地了解、接近亚洲,那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则使其迅速、无情地卷入了亚洲。
  1942年2月19日,日机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面临历史最严峻的考验,澳大利亚被迫做出两项重大决策:一是决定和美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将澳大利亚建成美国太平洋后方基地。二是将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作为亚太地区主要抗日国家之一和同盟国的一员,澳大利亚也在对日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二次世纪大战使澳大利亚从孤独的“南方大陆”变为亚洲反法西斯盟国存亡与共的国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它对亚洲的认识,促使其重新制订亚洲政策。
  
  二、“亚太经济”策略确立的根源
  
  澳大利亚推行亚太经济政策,是由国内和国际形势决定的。就国内而言,长期以农、矿业为经济支柱,使其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从国际上看,欧洲经济一体化,英国加入欧盟,抛弃了澳、新(西兰),迫使澳不得不就近寻找贸易伙伴。而亚洲太平洋地区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的焦点。因此,澳大利亚转向亚太地区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所决定的。
  (一)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澳大利亚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品(农牧产品和矿产品)的生产和输出长期是其经济命脉。
  澳大利亚享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输出国和第二大羊肉出口国,其羊的头数占世界总数的1/6,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70年代以来,其养牛业也迅速发展,80年代其牛肉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牛肉出口量的1/4。种植业方面,澳大利亚的两项出口大宗是小麦和甘蔗,长期以来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三大小麦出口国。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第二大蔗糖出口国,仅次于古巴。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输出国,农产品在其出口产品中长期占很大比重。
  澳大利亚不仅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也被人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但是直到50年代,澳大利亚还是一个需要部分进口资源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石油、铝土甚至铁矿石的一部分都有赖于进口。然而5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戏曲性的变化。1955年,在昆士兰的韦帕,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铝钒土矿。1957年,在纽曼山找到了新的大铁矿。此后10年中,不断有各种新的矿藏发现。到60年代末,澳大利亚已被证实是世界上铝土矿蕴藏量最大的国家,铁矿石的实际蕴藏量居世界第三位,同时找到了石油、天然气和更多的煤以及铀、锌、镍等数十种矿藏。1973年,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钒土矿生产国和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国。此外,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铀的主要出口国,第三大黄金生产国和锰矿石的主要出口国。到70年代中期,矿产品的出口价值已占澳大利亚出口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澳大利亚的上述经济特点,决定了其经济严重依赖于国际商品市场。因而,澳大利亚要发展和繁荣就必须与世界各地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尤其是与亚太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
  (二)澳英传统经济关系削弱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面向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二战前,澳大利亚出口总值的70%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英国在澳的投资约占在澳外资总额的70%以上。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并开始在远东地区收缩。1949年,英国供应了澳进口货物的50.5%,并接纳其出口总额的42.2%,1958 -1962年间,英在澳投资占澳大利亚同期外资总额的50%以上,60年代以后,英在澳对外关系中的地位迅速下降。澳对外出口额在澳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69年的11.9%下降到1995年的4.8%。导致两国贸易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其一,二战中,英澳关系受阻,美国伺机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排挤英国势力;其二,英国在战后经济实力下降;其三,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由于欧共体实行贸易壁垒政策,对欧共体以外的国家征收高额农产品差价税,税额相当于以前农产品关税的三倍。迫使澳向亚洲寻找新的市场。
  1992年就任的基廷总理说:“澳大利亚靠近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而且已同它建立起密切的经济关系,这是我们澳大利亚人历史性的好运气。”他还说,“澳大利亚人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未来已不能再靠地球另一端的欧洲,而要依靠自己的邻居,即经济蓬勃发展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的舆论也普遍认为,无论是从战略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考虑,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已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实体,它和亚太地区的前途息息相关。
  (三)亚太地区的经济崛起对澳大利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从经济增长率来看,70年代起,亚洲地区的平均增长率为8%,1981-1987年间,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1.8%,美国为3.1%,日本为3.8%,韩国8.6%,香港 5.8%,东盟国家如泰国5.6%,马来西亚4.5%,而中国为10.4%,而且在80年代初时,东北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区。高速发展的亚洲经济已成为带动澳大利亚经济复苏、回升的火车头。澳大利亚之所以于1991年陷入经济衰退后,在短短两年内走出战后最长的低谷,经济增长率上升到4%,在经合组织的25个成员国中名列前茅,其关键在于亚洲国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面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欧洲联盟的扩大,澳大利亚深感与传统的西方贸易伙伴关系正在“疏远”,如果在被排除在亚洲经济圈外,前景实在堪忧。总之,亚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澳大利亚的关注和重视,在其政界、工商界、学术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反响,尤其就经济发展而言,亚太经济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它急需的市场和机会。亚太的发展和繁荣成为澳大利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也是澳大利亚未来希望之所在。

推荐访问:澳大利亚 亚太 试论 策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