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阐释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重点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贯彻落实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与价值感,发挥其先导作用、育人作用和开发作用,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从社会学视角分析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并提出对策,以期增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学;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朱红霞(1971-),女,山东沂南人,临沂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陈兰荣(1970-),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23-0006-03
  
  高职生也是国家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高度重视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变革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纳入社会现实背景下运作,运用社会学的视角解读高职生的思想、行为问题。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已将社会学基本框架、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
  
  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归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虽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其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不仅研究内容有部分的重合,研究方法也有共同之处。并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是主要的、全面的和决定性的。因此,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思维来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高职生思政教育社会学分析的现实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的其他系统相联系,是一种关系中存在的状态。离开社会谈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高职院校本身就在社会环境中运作,高职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社会人”。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各类媒体、各种社团、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包括旅游、休闲都已成为高职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渠道。由于高职生的社会实践和经验不足,其鉴别能力有限,选择能力欠缺,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往往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最关键的是自己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包括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对高职生的心理、思想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并且我们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特殊的时代,学校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之中,学生也不能不受到各种知识和各种思想观念“爆炸当量”的感染。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高职生的思维越来越务实,对于课堂上老师的空洞单调乏味的连篇说教,他们不屑一顾,毫无兴趣,甚至课堂上与老师发生冲突。在价值取向上,高职生往往明显的表现出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高消费;上进心不强;甚至有些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习惯了“吃要美味、穿要漂亮、住要宽敞、用要高档”的生活,浮现出拜金主义思想,形成了他们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财富”的价值取向。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总是想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面对这一矛盾,要想卓有成效的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感慨其“难”。
  (二)高职生思政教育社会学分析的理论依据
  事实已经证明,社会因素对高职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日益深入,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校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也要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从历时态看,思想政治工作难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突出,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所谓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1]社会变迁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以适应高职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无法适应社会变迁的挑战。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人们的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直接影响着当代高职生。社会变革唤醒了他们的现代意识,现在高职生已不是空谈理想的一代。他们的金钱观念,实用意识大大强化了;竞争、进取、效率、富裕、自强自立的文化价值观得到充分肯定;他们注重实效,凡事都希望得到实际的效果,这种价值观取向导致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高职生价值观的这种世俗化特征,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社会的变革、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个人的思想状况等等都是影响高职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因素。近二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急剧的转型过程,这种过程必将对这一时代高职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效应。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一齐压缩到被称为“天之骄子”的高职生的价值观结构中去。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建构的,人不断地产生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也不断地产生着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平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并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二者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最后,社会学视野的特点在于社会学的反思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依靠常识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凭主观经验,按照传统做法,不深思熟虑,更不善于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去分析和引领高职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难以创新,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难以取得实效的“症结”所在。
  
  二、从社会学视角探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
  进行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如:说服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单一灌输法等等,很少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去关注高职生的兴趣所在和实际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教育部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类最感兴趣。调查显示,99.1%的学生对国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99.0%和98.4%的学生对国家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94.0%和93.7%的学生对国家在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处理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方面的有力领导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今年,高校学生对国家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为84.8%;而在2004年调查中,高校学生认为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成绩显著”或“较有成绩”的为42.0%。[3]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引导远未专业化,未能充分有效地就高职生感兴趣、有困惑的社会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理性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

推荐访问:阐释 社会学 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