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 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青年学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与死等问题的教育至关重要。生命伦理学课程将生命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真善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积极探索,对培养大众的伦理思考和抉择能力将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责任感培养、科学伦理观培养、情感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在综合我国高校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对该课程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期待引起我国高校对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视。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高等院校
  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平均至少有上百名在校大学生自杀身亡[1],花季年华,如此脆弱,生命的伦理尊严何在?置父母家人的亲情伦理于何地?自杀现象频发,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人心理压力等原因各有其责,但生命伦理认知和教育的普遍缺失也难辞其咎。大学校园中,生命伦理热点问题备受瞩目,但有悖于生命伦理原则的观念与行为却随处可见,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大学生中尚未转化成行为上的自觉与自然。转基因食品是校园和社会中热议的焦点之一,但这种议论多停留在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盲目支持或反对”层面上,缺乏独立、客观和理性的分析与认知,有些观点甚至不辨是非,并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和“非科学”倾向。凡此种种,无不与青年学生对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与死的问题认识比较肤浅有关。试想,不讲生态伦理,何以敬畏自然,摆正自身;不讲生死伦理,何以善待人生,理解生老病死;不讲进化伦理,何以完整认知历史,预期未来;不讲亲缘伦理,何以爱戴亲友,尊敬师长;不讲科学伦理,何以减少失误,造福人类;不讲自然伦理,何以知晓人类文化的是非曲直。
  一、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对大学生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生命科学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解读以及各种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幸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響,对当今甚至未来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如工程、法律、经济等学科均将产生重大的冲击[2]。为了解决这种生命科学与伦理秩序之间的冲突,从而使科学理性地朝着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生命伦理学[3]。目前,它已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交叉学科之一。
  大学生是人类社会具有较强认知、理解和探索能力的群体,是人类健康有序发展的未来动力所在,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是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如若在培养上有所偏颇,对人类社会的负面效应将会更为深远和巨大。目前传统教学课程所培养的各类社会精英,明显欠缺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和对生命伦理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生命伦理学有助于解决四个普遍性问题:(1)当科学技术与伦理发生冲突时,如何思考和行动,也就是思考能不能做与该不该做的问题。(2)当我们的行为可能影响其他人或其他生物及其环境的状态或健康时,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我们的着眼点应该在哪儿。(3)应该怎样做才能算是有道德的人,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4)生命的价值问题,即活着有什么意义,从生物的进化、生命的独特性、人的生老病死及生死观等多方面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形成珍惜和尊重生命的人生态度。
  通过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学习,学会对生命伦理原则的灵活掌握,对以上问题则会有更多的思考并找到相应的解答。
  1.培养历史责任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
  1948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过一个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讲演,提出废除文理分科制度,培养全面人才。然而,时隔70年,我国教育依然在“半人时代”中挣扎,且越陷越深。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只懂得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的“半人”。事实上,全人教育已成为国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4]。
  譬如说,生命科学与伦理的交织是不可回避的,因为任何生命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重大进展都会带来新的伦理问题,而只有懂得人文科学的生物学家才能具有更理性的思考,科学研究或应用的方向才会朝着健康人类的方向发展;同理,人文学家只有了解尽可能多的生命科学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应用提出有效的伦理学商榷与建议。
  生命伦理学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同时尽可能顾及个体需求。在处理个案时,既要权衡个体与人类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要顾全人类未来的进化发展。生命伦理学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另外,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深陷功利主义泥淖[5],而生命伦理教育将对此困境的摆脱起到积极的作用。
  2.培养科学伦理观是高等教育应尽的义务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日趋明显,而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对生命本质的介入,使得“双刃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阻止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规范研究以及建立和完善科学伦理,培养新一代科学人健康的伦理观,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生命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动摇生命伦理的根基,然而,人类不应总是在科学技术将人伦秩序扰乱之后,再去试图将其掩盖,岂不是徒劳无益?这就需要对科技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先调节与规范,以达科学与伦理的平衡与共生。
  生命伦理学课程以案例为主,着重讨论大众关注并引起广泛伦理争议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如转基因、基因组研究、基因编辑、克隆、合成生命、辅助生殖、器官移植、安乐死、脑死亡等,使学生对科学与伦理的相关问题予以更多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伦理观,正确对待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关系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3.情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必需内容
  生命伦理学涉及的主要问题可分成以下四个方面[6]:(1)生与死的控制问题,如胚胎的地位、人工延长生命、脑死亡、安乐死等。
  (2)生命质量控制和人的潜力控制问题,如遗传工程、异种器官移植、产前诊断等。(3)人类行为的控制问题如人兽杂交、人种改良等。

推荐访问:伦理学 课程建设 思考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