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调研分析


  摘 要:通过对青海地区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的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同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如下: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利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平台,增强民族政策認知与认同;加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的正面宣传,以客观、积极的形象引导青年大学生的观念与态度认知。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229-03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大学生多来自不同民族,具有血统、语言、宗教、风俗、乡土等文化要素的天然的民族认同意识;而国家认同则是建立在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身份基础之上的归属感受。正确看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现实背景与研究意义
  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既有各自不同的独有文化,也有历史悠久的共享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偏远落后农牧区的倾斜照顾,使更多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他们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将会深刻影响本地区广大各族群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对本民族成员的其他思想和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引起人们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国家认同也带来了一些深刻影响。尤其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挑拨各民族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蓄意挑起矛盾和冲突,给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带来了重大隐患。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存在,造成部分地区部分社会成员出现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疏离感。加之,因为语言文化等发展的差异性,对国家语言、文化及教育政策的误解,也极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认同感的降低甚至消解,进而影响到部分社会成员的国家认同。
  比较研究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对于培养民族地区大学生健康的国家认同意识,发挥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光明,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与问题,国内外突发风险事件不断发生,不但对党和政府的应变能力形成了巨大挑战,也给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这种特殊时期,更加突出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调研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所选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青海省三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根据学校文理科的分类和院系在校生规模的不同比例,对调查院系的专业和班级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确定,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一)族际交往与族际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1.族际交往上的差异性。家乡居住地的邻居是否有其他民族,拥有不同民族的朋友及数量,对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态度以及对民族同化的态度是衡量族际间关系的关键指标。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汉族大学生中家乡居住地的邻居多数是少数民族的只占8.1%;而家乡居住地周围多为少数民族的在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比例分别为:藏族78.8%,回族61.3%,蒙古族33.3%,其他少数民族66.7%。在与其他民族交友上看,各民族大学生大多都有三个及以上其他民族朋友,但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三个及以上其他民族朋友的比例更高。数据结果显示,在通婚态度上各民族大学生多数都认为这是“个人的事,不发表意见”,可见,在婚姻问题上各民族大学生都思想进步坚持婚姻自由。当然也有些少数民族同学由于风俗习惯的影响坚决反对通婚。在对民族同化的态度上,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族际认知上的差异性。族际认知是衡量族际交往心理与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在“哪个民族更聪明”的回答上,大多数同学持“一样聪明”的态度。在“哪个民族更讲卫生”上,回族学生中有51.6%的人认为少数民族更讲卫生,其他各民族学生多持“很难说”“差不多”的态度。在民族偏见问题上,各民族大学生总体上都能以平等的态度认识其他民族。
  (二)民族认同意识与国家认同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认同感概况。在民族认同意识与国家认同意识的调查中,我们主要考察了民族自豪感、国家自豪感和家乡自豪感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在民族自豪感方面,在各民族同学中对本民族表示“非常自豪”的比例分别为:汉族37.8%、藏族60.6%、回族45.2%、蒙古族66.7%、其他少数民族50.0%,少数民族同学表现出了更高的民族自豪感。在国家自豪感方面,汉族同学有87.1%对国家表示“非常自豪”和“自豪”,各少数民族同学中的这一比例分别为:藏族75.8%、回族98.8%、蒙古族77.7%、其他少数民族83.3%。在家乡自豪感方面,各民族同学多持“非常自豪”态度。综合来看,少数民族同学的民族自豪感高于汉族同学,而汉族同学的国家自豪感略高于少数民族同学,在家乡自豪感方面,二者没有太大的差异。
  2.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内在关联。如果假设对群体的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群体的认同,以此为前提,将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分别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关联,在此基础上,将国家自豪感与民族自豪感均划分为两个取向或维度:高(非常自豪与自豪)、低(没有感觉和不自豪),然后将两变量相交叉,就可形成四个基本类型:民族认同度与国家认同度双高、民族认同度高而国家认同度低、民族认同度低而国家认同度高、民族认同度与国家认同度双低,以此考察不同民族大学生认同的差异性。数据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双高的比例最大,占到了73.2%,具体到各民族中,民族认同度与国家认同度双高比例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汉族71.8%、藏族66.7%、回族93.5%、蒙古族66.7%、其他少数民族66.7%。

推荐访问:认同 青海 调研 意识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