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最具中国特色的专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思政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文章在明确课程体系改革原则的基础上,着力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方案培养、课程理念等方面对政教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提出改革和构建的建议和思路,以促进政教专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原则;构建;理念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历来是我国国家意志的体现,中学的政治课堂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主要战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德育工作者和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的主要阵地,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的设置不仅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而且要与中学课程进行合理衔接。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越来越要求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公民素质培养中的构建和高校在选拔人才上与中学所培育的生源质量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所以,研究思政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中学思政教学的关联性对于我国培养“四有”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本专业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具体细化为政治学科中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根据这个框架,要求加强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构建的理论成果必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
  (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学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且逐渐显现出改革的效果,但高师的思政专业课程设置却还是一层不变,这不但与我们中学的思政课堂拉开了距离,同时也更加影响了未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目前,高师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但是在高校思政专业的课程中,马原中的哲学内容与高中课程《哲学与生活》部分知识重复,毛概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策和《政治与生活》重复。这对于刚经历过高考的大一新生而言主修课程内容乏味,极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高师政教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几乎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这就容易出现一种“泛而不精”、“广而不专”的现象。并且除了专业必修课外,还有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公共必修课中,外语和计算机占了大部分课时,学生也疲于应付关于二者的各种考试,也无法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弹性过大,为学生真正的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并未起到任何较大的辅佐作用。
  (2)专业教材与中学思政课教材关联性不突出。自新课程改革文件颁布后,各个省市的中学和出版社也开始从教材的编写、结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进行陆续改革。中学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生活的需要,课程的选择力求精选对学生发展受益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二是突出教育的观点,高中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却是参差不齐,缺乏时代感。部分内容重复累赘,思政专业的教材版过于老旧,相比中学的思政课本几乎每隔几年就会重新修订教材版本而言,高校的思政专业所选用的教材还是一层不变。
  (3)高等师范思政专业教学方法和中学课堂衔接不到位。在高等师范院校,思政教师多数采用的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其次是案例教学,极少的教师会采用课堂讨论会辩论的方法来丰富课堂。基于新课程改革方案和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的中学一线教师已经开始就教学方法方面做了调整和改进,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方法也从单一的教授法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探究、多媒体直观演示等多维度的教学。两者相比,的确还存在较大的衔接缝隙,难以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二、高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还是一个系统视觉、精心组织、长期发展的过程。”为了有效建立起高校与中学的关联性,加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严谨的规范原则,以保证高校政教专业的课程构建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一)体现思政专业课程体系的时代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并要求学生用这些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灵魂和思想,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品德修养。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高师思政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既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还要把握当今时代特征,不断的对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进行整合,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展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首先应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以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对口性。系统性是指需要其内部要素(如教材、教师)的支持,课程系统内部的子系统相互协调配合,课程体系才能符合学科内在规律和要求。对口性是要求高师政教专业的课程的构建体现鲜明的师范性,这就要求与中学政治课标要求相对应。建立起学科逻辑,贯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体现内容目标的层次性。

推荐访问:师范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体系 几点思考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