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解析


  摘 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是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FH校企合作得到了德国政府机构(BMBF)的大力支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均从中受益。FH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特色得到了强化,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追踪最新技术和企业文化认同等方面得到了训练,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科学研究和服务企业理念方面得到了提升,企业在产业技术研发、员工培训进修和人才招聘等方面受益匪浅。FH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5-0105-07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原为高等专业学院,是德国在20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一种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2016年,德国共有426所大学,其中应用科学大学215所[1],应用科学大学的年招数占德国所有大学年招生数的比例不断升高,2010年,约占32.3%,2016年,约占36.3%。 [2]德国约有2/3的工程师、1/2的企业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FH,FH毕业生就业率始终高于其他受教育人群。[3]FH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已经被世界各国借鉴,本文对德国FH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剖析。
  一、德国FH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德国FH是专门培养适应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办学理念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4]。FH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为技术、商业、管理、社会、媒体、设计、医学、教育和法律等,人才培养过程注重校企合作和联合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促使人才最大化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具备行业和企业文化理念、具有解決实际问题和项目开发的能力。
  德国FH校企合作是对应用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需要,校企双方通过合作机制形成了双赢共享格局。对于FH来讲,企业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和见习岗位,使学校能了解专业实践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有利于学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等方面进行及时更新,同时,促进学校的科技和知识转化,拓展学校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另外,德国FH聘请地方企业作为学校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或股东,使学校获得大量的建设和发展资金,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与大学合作能保证员工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获得再培训和再提高的机会,能借助大学优势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后备人才,通过校企科研合作还能降低企业的科研风险,提高科研效率,不断开拓企业产品研发领域,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进程,提升市场竞争力。
  德国FH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三元(政府、企业和学校)共生特征(如图1)。学校和企业主要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四个方面开展合作,政府对学校和企业给与政策和财政支持。德国FH通过校企合作,将校内资源与企业资源紧密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的创作、创新和创业意识,使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将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具体的项目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向未来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FH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FH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或地区的行业和企业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是FH的主要特色,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实施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多数FH在招生时都会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特点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推介,如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在2015年化学工程专业冬学期招生时强调:“学校与Bildungswerk Nordostchemie公司合作开发了职业认证计划...大学课程的内容适应化工行业的员工要求,学生有资格获得化学制药行业的中级职称。”[5]德国FH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FH面向行业和企业设置专业,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FH的专业设置原则是立足服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重与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接轨,具有鲜明的面向行业的特征。由于专业设置的行业特征,所以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然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FH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会邀请相关企业和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领域专家,对学校已经设置的专业和已经培养的人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环节,对专业能力培养结构和体系进行修正。由于在企业或社会的实际工作中,人才能力结构呈现多元和综合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设置大量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对主要专业课程则强调掌握学科综合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或擅长,选择各自主修方向,然后对课程进行必修和选修。如在工科类专业中,除了设计和技术类专业课外,还需要设置一系列非技术类课程,比如企业经济学、法学、项目管理、安全技术、人事管理等。
  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许多FH都和企业合作培养“双元制”人才,建立“双元制”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负责培训的人员进行多次沟通和协调后再制定完成,分为两个部分,即学校理论教学部分和企业实践部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交叉轮流实施。“双元制”使企业技术工人可以进入FH学习,FH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申请“双元制”专业的入学者首先要与相关企业鉴定实践合同,获得企业提供的培训合同和资助,才可能被大学录取。德国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工程经济”实行双元制教育计划,该专业在“入学单”中对专业学习要求和要点做了详细说明,其中在入校时要求填写培训企业信息(如图2),并对该专业的培养框架做了介绍(如图3)。
  (二)企业为FH提供实习见习岗位,指导学生实践技能
  德国FH各专业都将实习或见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一学期或一年作为实习学期,实习学期不仅传授专业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了解本行业及本专业所涉及的企业社会关系、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交际能力。每个实习学期提供若干实习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实习或见习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学生可直接与企业联系寻找实习岗位,也可由学校统一安排。各FH学校都设立“实习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可自由选择实习实训机会。位于德国东部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专门为该州内5所FH建立了一个学生就业与实习网站系统,该系统专门为学生提供大量企业实习、工作和项目合作岗位;企业可以发布岗位需求,学生可以在系统内搜索全国16个州、40个行业、9个学科门类、34个领域的实习、毕业设计、兼职或培训等岗位。[6]

推荐访问:应用科学 德国 解析 模式 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