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引格局之变


  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尝试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本土汽车业对国外汽车业的“弯道超车”。
  日前,《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中国报告大厅获得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2015年10月突破2万辆后,11月创新高,销量持续攀升至24664辆,同比增长2.4倍,净增长4289辆。前11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87万辆。从1-11月销量分布看,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表现强劲增势,从5月销量首次破万后继续攀升,在7月出现小幅回落,而后8-11月连续4个月表现较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也指出,“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跨越发展的关键。”他还表示,到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达1%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年销量将达2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后劲很足,10年之内都会高速增长。”
  显而易见,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尝试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汽车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推动本土汽车业对国外汽车业的“弯道超车”。
  世界第一
  据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在公交车、出租车、私人用车等领域推广应用节能新能源汽车7万辆左右。201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2.04万辆,同比增长2.2倍,甚至超过2014年全年。
  在2015年9月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后文统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曾指出,“市场化步伐加快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截至2015上半年,中国更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不难看出,我国不仅在传统能源汽车市场上做到了世界第一,更在爆发式增长下,将新能源汽车做成了全球第一大市场。
  其实我国自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一直不被市场所接受,直至近两年实现了产销量暴增,才得以形成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好局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可谓不易。”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简良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多年来为了让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占据世界领先位置,不少企业及相关产业人士对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弯道超车”这一概念也被提出。
  早前钟志华便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说过,不同于我国传统内燃机车辆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着的较大差距,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平台,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毋庸置疑,近百年来,内燃机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日的汽车制造厂商所垄断,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很难在技术方面充分自主或实现突破。但在2015年12月21日举行的首届“互联网生态创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指出,从传统的发动机到电机,“心脏”对汽车的限制已经被降到最低,而电动化更将汽车由原来的上万个零部件降低到几千个,“即使是最差的电机,只要功率够,也比最好的发动机表现得要好。”
  付于武认为,电动汽车大大降低了我国和外国汽车制造生产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国内外企业的差距不再像内燃机时代那样明显了。
  近日,工信部又正式披露了《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其中不仅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500万辆的发展目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
  在简良看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机遇。”他说,即使我国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方面赶不上发达国家,但可以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替代可能是本世纪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后一个“弯道”,也是中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仅有的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并非不可能,只是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简良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
  层层关卡
  其实,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来看,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业中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简良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尤其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主要市场,锂离子电池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制造成本逐步降低,而且生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很强。”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限制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桎梏。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还远未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原本应该鼓励百花齐放,但行业内却发出“弯道超车”等口号刺激,使得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纷纷上马,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恶相”。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2015年6月,工信部出台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并于7月正式实施后,一时间取消了新建企业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研发经历的要求,对非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来说,该政策无疑是打开了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门。乐视、阿里巴巴、百度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抛出了各自的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等造车计划。
  对此,简良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绕不开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当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产品,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目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以改装为主,只是在现有车型上更换动力系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推荐访问:新能源 格局 之变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