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一世界,用心追逐艺术之美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xkj/hxkj201607/hxkj20160774-7-l.jpg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字、文学、绘画等文化艺术都经历了兴盛、衰败,甚至消失的历程,而书画艺术的失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严重的绝迹。作为书画艺术传承中必不可少的砚台也随着朝代的更迭时而兴盛,时而陨落。保护人类文化存在,从失传中觉悟,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砚台艺术,已经成为我国各种砚台技艺传承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共同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少不了德高望重的有志之士们的促进与推动,任述斌,这位自幼便与苴却砚结缘的艺术大师,义无反顾的挑起了这一重担,并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将传承和发扬祖国苴却砚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来完成。
  苴却砚的发展史
  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考证,苴却砚是我国宋朝失传的泸石砚,宋代高似孙著《砚笺》四卷介绍称“泸川石砚黯黑墨,视万丈悬崖中,正砦白眉”。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所著《道园学古录》中录有《谢书巢赠宣和泸石砚》诗:“巢翁新得泸石砚,指式尘埃送老樵。毁壁复光知故物,沉沙俄出认前朝。毫翻夜雨天垂藻,墨泛春水地应潮。恐召相如令草檄,为怀诸葛渡军遥。”书中提到诸葛亮渡泸处就是今砚石产地。
  可以说,苴却砚石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金沙江畔,古代苴却砚则在大姚县苴却街销售,因而被命名为“苴却砚”。清代咸丰年间,今攀枝花市所辖的大龙潭乡和平地镇一带盛产苴却石,开始有工匠在这里制砚。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制砚师日渐增多,较有影响的制砚师有寸秉信先生。清代宣统元年 (公元1909年),云南省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了寸秉信先生所制的三方苴却砚,送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使苴却砚名扬中外。
  寸秉信生于1854年,12岁开始学习制作苴却砚,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探索,技艺日渐精熟,成为当地有名的制砚师。当时制砚多为家庭作坊,各家各户自己制砚,自行销售。寸秉信生前并没有收外人为徒,仅限其父子居家制砚,自产自销。寸先生病故后,其长子寸怀龙继承父业,继续从事苴却砚雕刻。民国以后,用砚之人越来越少,制砚行业出现萎缩,许多制砚世家纷纷改行,唯独寸怀龙在农耕之余坚持制砚。但其后人无人继承寸氏制砚技艺,于是寸怀龙收本地人高联新为徒,继承苴却砚雕刻技艺。
  苴却砚原石材名为苴却石,多藏身于万丈悬崖之上,地形险峻,开采艰难,它的石材、石质、石品集中国四大名砚优点于一体,堪称中华一绝、攀西奇芭。后来,因批量小、运输不畅、销路有限,加之工匠作古,苴却砚被湮没近80年。直到1985年,苴却砚石产地被重新发现,在选石、研制砚台时还找到了新的砚料,其新产品自1988年、1989年先后在成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书画、金石名家一致称赞。金石文物鉴赏家张绍曾认为,苴却砚“似端非端”,称它是“砚中之冠”,书法家方毅题词为“砚中珍品”,苴却砚从此重放光彩,誉满中外。
  苴却砚的传承弘扬
  任述斌自幼跟随大巴山著名石匠任天兴学艺,游历民间石刻,酷爱民间绘画,雕刻。凭着天赋和激情,1985年,他创作的书画作品《天地人》、《晚歌》荣获四川省农民书画展二等奖,《秋天的蜜蜂》荣获全国农民书画画展三等奖。此后随父在民间学雕刻飞禽走兽,人物,花卉,1987年参与刘伯坚纪念馆沙盘雕塑,创作出立体雕塑《宁都起义》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出于对石刻的天赋,上世纪90年代初,任述斌进入攀枝花,投身于苴却砚雕刻技艺的恢复工作。凭着一股不认输的韧劲,他深入到寸秉信的故乡,考察寸氏苴却砚的工艺,拜访当时还健在的寸氏苴却砚传人高联新,并拜其为师学习制苴却砚。还搜求了寸秉信亲手制作的一批苴却砚及笔洗、水盂等文房用具,对照实物,认真钻研,制作出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民间特色,又与寸氏苴却砚一脉相承的砚台,受到了攀枝花市文化艺术界的认可。攀枝花市第一任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肖大昌,最先推动苴却砚雕刻技艺的恢复,他评价任述斌雕刻的苴却砚:“完整地继承了寸秉信苴却砚雕刻技艺的精髓,在题材和手法上还有所创新。”
  苴却石中独特的石品花纹,尤其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石眼,为任述斌的石雕技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文物考古学者、攀枝花本土文化艺术研究家刘胜利,攀枝花市苴却石行业协会主席任秉惠,奇石鉴赏家李福才等一大批文化艺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他的雕刻技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任述斌介绍说,被誉为“砚中珍品”的苴却砚以其本身的名贵性而优越于其他砚石的石眼。在雕刻上也有所不同,要根据苴却砚的色彩,再进行构思创作。在他看来,苴却砚主要的理念是非常讲究“形、色、体、意”,而其中“意”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创作往往需要灵感,好的技术并不一定会有好的作品。他说:“这种灵感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也就是‘充电’,还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曾经在学习刻砚时,他每天都会不断的练习,闲暇时,就会看看雕刻之类的书籍,以知识促进技艺,以技艺促进学习。
  任述斌苴却砚作品带着巴山蜀水浓郁的牧歌情调,曾东渡日本,远销新加坡,台湾,香港。任述斌雕刻的砚台古朴高雅,精美华贵,如一幅幅画,似一首首诗。他崇尚自然,师古不泥,因材施艺,巧用石品,创作出一件件国际级珍品。1994年创作的“观音砚”和“奔月砚”荣获第五届亚太博览会金奖,同年创作的“古币砚”、“济公砚”荣获国际书画博览会金奖;1995年创作的两方“松鹤砚”被乔石委员长选作国礼,赠送日本天皇和韩国国会议长,同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5月他的“九九回归砚”获“首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1年5月,创作的“史记”砚获得“第四届中国民间民族工艺品交易博览会”金奖。2005 年10月,创作的“二龙戏珠砚”获攀枝花市石文化学会特别奖。2005年12 月,创作的“八仙砚”获攀枝花市首届旅游艺术博览会金奖。2009年,创作的“五福临门”、“百子图”、“八面威风”、“松林雅集”、“黄山风光”在第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开创了一人的五件作品在同一个博览会上均获金奖的先河。同年,苴却砚雕刻技艺被评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被攀枝花市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国苴却砚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访问:之美 追逐 用心 艺术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