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难 [透视农民增收难]

  “2009年将是我省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在2月17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讲话中这两个“最”字,显示出今年贵州农民增收工作将异常艰巨。
  
  农民持续增收遭遇挑战
  
  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8%,比2007年9.5%的增幅降低了1.5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农民增收将面临工资性收入减少、农产品价格下行、农资价格上升等挑战,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贵州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更大。2008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左右,与2007年19.6%的增幅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继续拉大。
  对贵州而言,制约2009年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原因是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去年下半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减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或大幅减薪。经济形势不景气之下,不少农民工选择提前返乡。贵州作为重要劳务输出省份之一,自2008年11月起,逐渐迎来农民工返乡回流的高潮。在贵州,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收入结构中占35.8%,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意味着,农民工失业或减薪将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减少。
  调查显示,2009年,贵州省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人数在130万人至150万人之间,占全省在外务工农民总数的20%以上。如按每个农民工年收入6000元计算,100万农民工返乡将造成全省农民纯收入总数减少60亿元。如分摊到全省2852.8万农业人口身上,相当于人均减收210元,占全省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使得全省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表示。
  与此同时,另一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营性收入也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资价格上升的双重夹击。“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趋势较为明显,而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省农业厅市场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刚毅告诉本刊记者,虽然春节期间价格有所回升,可是春节刚过,各类农产品价格又出现走低的趋势,一些农产品出现销路不畅的苗头。与此同时,化肥等主要农资价格则持续上涨。这意味着农民生产比较效益可能下降,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前景堪忧。
  
  挑战来自外界,也来自自身
  
  2008年12月,一批在贵州大学赛恩培训中心完成电焊技术培训的农民工顺利找到工作,其中还有人被上海的企业录用。此时,正是失业农民工返乡的高峰期。
  “其实,现在沿海地区的企业还是缺工的。” 省农办劳动力转移培训处处长高松告诉本刊记者,“不过它们不缺普通工人,缺的是掌握一定技术的技工。”春节过后,广州、深圳等地都举办了多场企业用工招聘会,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前去应聘者众多,不少企业却没有招满。这是因为,企业对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要求提高了,再不像以前那样来者不拒。农民工流入大省江苏省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90%的岗位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0%的岗位要求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事实证明,农民工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有更多选择。
  根据贵州省有关部门之前的调查,贵州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多。由于文化较低,企业用工需求旺盛时,他们大多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虽然辛苦,得到的报酬却很少。2008年以来,随着劳动力市场形势逆转,企业用人标准提高,他们中的很多人便遭到淘汰。
  与此同时,不少农民工虽然持有初中文凭,实际却没有达到初中生的文化水平。而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和受培训者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文化水平低、基础差,学习其他技能自然比较困难。在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有些农民工觉得自己跟不上,培训还没结束人就不见了。“农村基础教育还应更加务实,不能只是发发文凭,或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要让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真正学到今后一辈子受用的知识。”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高松对此颇有感触。
  
   与之相应,农产品价格波动这一影响贵州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因素,既有市场需求减少、市场连锁效应等原因,也与我省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有很大关系。
  “如果像‘老干妈’这样的龙头企业再多一些,贵州农产品的价格会稳定得多。”省农业厅果蔬站的工作人员邵宇告诉本刊记者。他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夏天,贵州西红柿丰收,反而出现了菜农“丰收却减收”的现象。西红柿收购价一度大幅下跌,收购价最低时曾跌破每斤1角。“表面看来,似乎是西红柿太多了,卖不出去,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然而,其实去年贵州全省西红柿总产量还抵不上外省农业大县一个县的产量,并不存在供求关系明显失调。”邵宇认为,“如果多一些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按照生产需求,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就不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了。”
  此外,农户与市场对接能力不强、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各生产环节的联系较为松散也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内在原因。例如,去年西红柿收购价虽然曾经大幅下跌,其零售价格变动并不明显,即使在收购价跌至每斤1角时,省内主要城市菜场里西红柿的零售价始终维持在每公斤3元左右。“收购价和零售价相差比较大。” 省农业厅市场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刚毅说,“因为中间经历的环节多,农民实际没有得到很多实惠。”
  
  千方百计保增收
  
  “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业弱、农民穷、农村落后的局面还未根本转变,‘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和特征在农村表现得尤其突出,农业农村发展还处于艰难的爬坡上坎阶段。我们必须更加解放思想,增强危机意识,采取果断措施,培育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保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对严峻挑战,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传递了一种理性而客观的声音。
  据悉,2009年贵州省委1号文件将从九方面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进行部署。现将其中部分要点内容摘要如下。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各种补贴政策,并结合贵州实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马铃薯、茶叶、特色畜产品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将更多适合贵州山地特点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认真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回流农民工基本情况,加强组织、引导与服务。努力巩固现有输出渠道,开辟新的劳务市场,稳定农民工外出规模。引导回流农民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工接受和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提高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选准特色优势产业予以支持,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贵州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黔”系品牌。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荐访问:农民增收 透视 透视农民增收难 透视小农民秦天 透视赌石小农民叶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