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让生活的色彩在作文中显现]

  本文为《贫困县中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展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FB108124-07)。  叶圣陶先生曾经有一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蓄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展现独特生命的旗帜,学生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体验也各不相同,生活中到处都有作文的资源,孩子们若能用双眼去观察生活,仔细捕捉、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写出的文章自会充实、生动、活泼,但现今的学生却不善于在生活中“采蜜”,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苍白无力,缺乏生机。
  古语道: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所谓“有物”即有内容可写;“有序”指写作技巧。因此,作文教学就必须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中思索,激起学生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想抒的愿望,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富有情趣、富有时代气息、富有生活气味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有物可写
  写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它与生活如同鱼和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作文教学融入生活,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体系,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出日落,山沟田野,蔬菜瓜果,飞鸟走兽……并尽量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让学生有物可写。同时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记录社会见闻,热点透视;引导学生立足家庭,品味家庭生活中的情趣,感受亲情,让学生有情可抒。由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让学生的生活富有光泽,才能让素材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丰富材料,有情可抒
  中学生还未摆脱“爱动”的天性,这也正是他们认识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例如,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秋游、摄影、绘画,领略大自然的秀丽多姿,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多彩的生活既拓展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又增强了学生习作兴趣,学生只要不愁写作材料,他们也就极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方式倾吐出来。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有感而发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离不开生活,学生作文内容应该是生活内容的反映。就必须引导他们认识生活,加深感受,达到“有感而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鼓励家长在假日带孩子饱览名胜古迹,到书店博览群书,到郊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生活 ”的乐趣……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孩子的情感积累,那么孩子在习作中就会流露出他们的情感轨迹。引导学生用“慧眼”捕捉校园动态或多彩的生活并“忘情而作”,有感而发。社会是个大烙炉,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大课堂”,为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调查社会存在的问题,描绘社会现状……这样,学生就能自由畅快地抒发自己的真实生活,真情释放于每一篇习作中,有了丰富的生活作底蕴,学生的笔下自然就能写出一篇篇佳作来。
  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教师,就必须以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为突破口,实现生活和作文的有机统一,“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时时处处是生活,时时处处是作文,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体味,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将多彩的社会生活,广博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在生活中获得感悟。只有选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流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生活的色彩。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安县铁厂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推荐访问:文中 显现 色彩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