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头脑风暴法,是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体现了育人观念的大转变。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头脑风暴法”。小学语文教学应很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5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有的是学生尚未讨论或发表意见,教师立刻出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记下;有的本来想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去寻找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组织汇报时却转变成了对某一种方法好坏的争论,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参与的情绪受到影响。例如,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文中讲作者及同伴为了拯救一只被嘲鸫啄咬的幼海龟而违背自然之道,导致大量小海龟丧生的事例。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设置了这么一道问题:“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讨论,于是课堂顿时像油锅一样炸开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便开始热烈地议论起来……仅仅几分钟后,教师立即叫停,余兴未消的学生怏怏不乐地闭上嘴。接着,教师似乎有意识地叫了一名可能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发表意见,这位学生引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教师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说:“对,很好!”这时班上的许多同学都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有话说。”“老师,我的做法与他不同。”“老师,我有新的想法。”……本来成功的一堂课即将进入高潮,岂料这位教师目光扫视了一遍,摆摆手说:“好了,不用再说了。”好冷的一盆水啊,把一群学生的“创新火花”无情地浇灭了,多可惜呀!只见激情踊跃的同学们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高高举起的手也都无力地垂了下去。试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讨论,还会有多少学生愿意去积极思考?
  其实这位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头脑风暴法,大胆放手,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讨论,让学生尽可能地产生想法,而不必考虑学生的想法是否片面,然后让更多的同学发表意见,最后才组织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讨论和批评。这样,在汇报的过程中,一种想法可能启迪出另一种想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因怕受到批评而放弃可能的创造性解答。当所有的想法都列完以后,大家就可以进行评价、修改和合并这些想法而产生一个个创造性的答案。同时,有些初看起来似乎荒谬而又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想法才不至于被扼杀。
  同样的语文教学,一位教师在教学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就很好地运用了头脑风暴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本课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在基本弄清课文内容后,教师设计了这么一道问题:“假如让你来指挥治理黄河,你打算怎么做?”让学生展开讨论。他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鼓励大胆设想,先在小组里讨论,组长收集和记录组员的想法,然后组与组之间再交流讨论,最后推举几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代表发言后还允许其他同学补充发言。解决问题的任务一下达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场面热烈而有板有眼,讨论中不时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待同学们自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已定,教师才组织交流汇报,让代表和其他同学先后发表意见。其间,虽然有些想法与文中提到的大同小异,但也有不少充满幻想式的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比如像发明“超人挖掘机”来挖掘黄河;改变黄土高原的地质结构;移民到外星球,让地球休息和恢复……这些看起来似乎令人发笑的想法其实正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因为有时连老师也未必会想到这些。别看这些想法离现实太遥远了,但古人有多少他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在今天不都实现了吗?
  在总结时,这位教师在肯定同学们具有非凡的创造性的同时,又适时指出:“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大胆探索与创新,在关注环境的同时,争取早日实现你们的美好梦想。”好一堂成功的课例!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两相对照,优劣昭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头脑风暴法就是采用班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每个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能拓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范围。同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可能启发另一个学生悟出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使他们互相激发、互相促进,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很好地运用头脑风暴法。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头脑 风暴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