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美育杠杆激发教师美感力量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pp/xxpp201601/xxpp20160115-1-l.jpg
  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凝聚和发挥教师的美感力量是关键。
  教师是教育教学最主要的生产力。美育特色学校建设,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教师对美的理解、感受、领悟、运用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美育在学校的作用程度。教师对美育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师越有美感、越有美德、越有美能,就越能赢得学生的美誉,也就越能实现以美育人的价值。美育,让学生成长,也让教师发展,更让学校进步。而在这三者中,教师是杠杆。凝聚和发挥教师的美感力量,是学校美育达到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重视人文关怀,打造管理团队
  我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管理尤其注重人文关怀,实现“制度规范、精神激励和情谊投入”三者有机融合,从而让教师在“规范有序、团结协作、生机勃发”的氛围中生发出工作的活力、教育的智慧。学校用共同愿景、共同理念、共同价值等建立起来的“美感”意识,使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有了智与情的融合、美与雅的统一。通过形成信念共同体,促进教师的心灵健康成长。
  1. 构建共同愿景。校长明晰而稳定的办学信念起到了导向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我校主要是通过全员制定五年规划、完善办学理念来确立共同愿景。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逐步确立了“艺术铸人格、创新谋发展、艺科文一体”的办学思路,在实施新的教育规划中,充分发挥艺术铸人格的独特功能,使全体教职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在美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课程审美能力是美育当务之急”。学校美育全面落实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通过发展学生的课程审美能力,把学生低层次的课程审美需要,转化为高层次的课程审美理想,从而达成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情感的发展,是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
  2. 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的成功。激励教师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我校坚持“一抓三加强”的师资队伍建设传统:抓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加强品牌教师培养,构筑学校人才高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具有后劲的生力军;加强年级组和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群体作用。同时,深化“真干、苦干、实干”的枫中精神内涵,既要“苦干”,还要“巧干”;既要“一个人干”,还要“团队合作干”;既要“脚踏实地”地干,还要“敢争第一”地干。
  3. 发挥团队精神。在追求自身成长价值的同时,努力把学校的发展价值观,纳入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血液中。我校大力弘扬枫叶精神——不管学校发展碰到多大的困难,枫中人永远像枫叶一样,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石,不气馁、不自满,傲经风霜,追求卓越。
  4. 精神激励促发展。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除了制度规范以外,还应该注重引导和提升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来陶冶和感染学生。关注教师心灵世界的发展,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感、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改进教师心灵世界的内部构造等方面着手,让教师以审美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及时捕捉和发现教师点滴的成功与创造,如一段精彩的教学片段、一个有价值的典型个案、一件感人的爱生故事等,让教师在精神上及时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建立覆盖面较广、各有侧重的全方位评选表彰制度,使在不同层面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都能得到及时肯定,精神上得到激励和满足。而“艺术让人成为人”办学理念的提出,形成了一股无形的精神合力。
  推动以美的情感体验为主线的课堂教学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美感,进行情感的交流,是学校美育的主渠道。
  1. 以美为主线,整合三大基础型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的关系。对学科渗透“美育”提出相应要求,如:教学目标设计除完成常规的三维目标,还要求体现审美内容,改变传统课程结构,构建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如高一侧重“美术学习与学习行为”,高二侧重“美术学习与学习效益”,高三侧重“艺术与理想”。抓好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开发编写了艺术系列《素描石膏头像》和《素描人物头像》、劳技系列《校园植物手册》等校本教材。
  2. 挖掘各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美育”素材,关注课堂教学中“美”的渗透。具体表现为:根据学科不同特点,强调教学语言美、逻辑美、变化美、科学美、人文美。发挥教师教学行为美,讲授中的教学节奏美、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教学机智美、教学氛围美,给课堂教学以生命的享受。
  3. 对课堂教学进行审美化改造。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审美化改造,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降低学生学习障碍,提升教学效益。通过听课、座谈、教研、科研等形式,归纳并提炼了以美的情感体验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五大特征并向全校教师推广。
  4. 完善“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教学流程,重视“以美启智”的教学过程,发挥“以美启智”的教学功能。强调教学设计由传统的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发展,尊重学生在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情智相长、问题跟踪”的自然分材教学模式。
  共同开发“美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自由与幸福”的课程观,学校重视、鼓励个性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原有个性化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形成了“人文美、人格美、人生美”三大系列。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课程。
  1. 人文美系列。人文美是指人文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全方局的熏陶,包括人际关系、交往礼仪、文化遗产、文明行为、整体环境、举止得体、风度姿态等所给予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美”系列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人文环境中,接受环境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熏陶,从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厚重人文底蕴的人。代表课程有:《一百个中学生必去的地方》《小导游游中国》《悠悠家乡情》《一景一故事》《民间艺术》《科普农民画》等。
  2. 人格美系列。人格美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体系的美。人格美系列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理想、意志、情感、智慧、才能、气质等内在品质,并通过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形体、风度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和实践效率等。代表课程有:《人物素描》《色彩》《头像素描》《民间故事进课堂》《一画一故事》《一人一故事》《毽球》《山水写生》《金山农民画》《程十发国画》《中国象棋》《音乐欣赏》等。

推荐访问:美育 撬动 杠杆 美感 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