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变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现状的途径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第三中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是每一位思品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加强学法指导,创设生命课堂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理念;主体地位;生命课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思品课教学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课堂教学从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乡村学校思品课大多还停留在死板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师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过程到考核评估等全方位的重大变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如何适应这一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就如何搞好乡村思品课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观念是实践的先导,制约乡村教师教研教改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改变。许多教师从传统观念和模式出发或从经验出发,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要求不是去积极尝试学习改变,而是墨守成规,被动去应付,教学改革说得多做得少,课堂教学缺乏创新。表现在教学上就是仍然以“我”为中心,灌输式一言堂或照本宣科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思考,体现不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难以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无法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获得的成就感而兴趣不高。这些因素导致课堂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从理念、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去改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也就是说教师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活动,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活跃课堂,甚至使教学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理解知识、培养情感、形成价值观。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活而不死,统而不乱,教学才有生命力。
  二、优化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品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实施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之前,都必须作出总体构想,制订出符合教学实际的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加以体现。课堂教学的重心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根据课程标准去设计教学目标,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观察、体验、感悟和收获。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教师要立足课本,开拓教学内容。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十分广泛,有很强的社会性、时代性。受课堂时间的限制,照本宣科或面面俱到的讲解既缺乏趣味性又影响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学习与把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和取舍,理论联系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尽量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案例选择要力求新颖、贴近生活实际,传播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重视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最根本的就是思想方法、思维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教学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法,教材设计也体现了这一理念。但现在乡村教师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认同感,也无成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去操作。而学生则习惯了教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学,离开了教师就无所适从,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浓厚兴趣,而且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那种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的教学是低效不可持续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互学、群学的过程中活起来,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有所启迪。同时,乡村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理解材料、分析提炼问题能力不足的共性,这也成为制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指导,做到自主学习有章可循,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与做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精心研磨教学设计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才能常教常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給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编辑 李建军

推荐访问:浅谈 课教学 途径 现状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