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


  [摘要]开展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将高等教育与国际通行礼仪接轨,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深入探讨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方法
  [作者简介]陆纯梅(1973- ),女,上海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广西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25-02
  
   几千年前,中国的礼仪就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了。在《中庸》中记载:“礼仪一百,威仪三千。”然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一些失礼的现象却频频发生。本该知书达理的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也不容乐观,问候不当、不懂谦让、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学生一味追求自己的自由,把无礼当做个性,团队合作精神淡薄。没有礼仪文化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不懂得礼仪文明的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明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是提高他们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的频繁,这种教育显得尤为紧迫。
  
  一、礼仪的基本内涵
  
   “礼”在新华词典上的解释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仪式;“仪”是指人的外表或礼节、仪式。“礼仪”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礼节仪式,是一个人思想,修养、教养的综合反映。
   我国自古就把是否有礼当做是否具备做人资格的标准。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没有了权衡、绳墨,是非、曲直就都没有了标准,那么国家就不得安宁了。我们从《三字经》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训导中,也可以看出人们从小就很重视礼仪教育。
   礼仪究竟是什么?彭林老师提出,“在中国文化里,礼是博大精深的治国治民的体系。无论是美好的治国治民的理念,还是和谐的人际交往原则,都是通过礼仪来体现的,也是通过礼仪来贯彻的。比如,对父母的问候,是尊敬老人之礼的体现。与对方讲话礼让,是为了培养尊重他人的品德。正是有了礼,道德的理念和原则,才活生生地闪现在我们的身上。”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礼仪的方式,可以知道他的教养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礼仪是社会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衡量文明程度的准绳。而不少大学生在刚踏入社会时,因为不稳重、缺少礼仪而吃了苦头。因此,礼仪是人类和谐共处的钥匙,大学生掌握了礼仪,便可以更客观地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从而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成就事业。
  
  二、加强礼仪教育是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的需要
  
   大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人文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学生肩负着使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只有了解了各国的风俗、礼节与国际惯例,展现自身良好的素质,才能在商务及社会交往中,赢得信任和尊重。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应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礼仪。
   1.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完善的有效载体。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具体表现,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它更注重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思想气质。即道德精神就是理想人格的重要内涵,礼仪形象是理想人格的外部表现。“德成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我国高校的德育在较大程度上还存在说教的成分,常常侧重于从一个很高的境界去告诉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榜样的人,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的,这样的教育当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礼仪却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它从人最基本的行为入手,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生动形象,易行适用,可接受性强,成效明显。因此,礼仪教育既可弥补道德教育的不足,还能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有效载体。
   2.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礼仪教育,一要解决“知”的问题,二要解决“行”的问题。因此,礼仪教育要知行并重,既要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内容,熟知礼仪规范,更要使学生正确运用,体现在言行举止中,成为有品德、有修养的合格人才。进行礼仪传统和礼仪知识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传统,树立崇尚礼仪的理想和信念,增强礼仪观念,这是在解决“知”的问题。而要体现到“行”上,礼仪教育还应该在课堂上通过训练,锻炼学生优雅得体的举止行为,掌握各种相应的职场规范。例如,在接待拜访中会场布置、安排宴会、开业庆典,等等,都需要讲究规格程式,稍不注意便会影响全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和不良的行为。学习礼仪的目的就是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姿态和习惯。改变旧习,需要顽强的自我克制能力,知礼、懂礼、守礼、行礼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可以克服焦虑感,锻炼耐受力,学会换位思考。可以说,学习礼仪就是一个锻炼人的意志、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与传统文明礼貌教育相比,当代礼仪教育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以人为本,人人平等,谦让合作,并且以尊重对方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重视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与自尊,缩短社会磨合期。礼仪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显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礼仪知识,又如何让他们学以致用呢?实施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倡导当代礼仪教育理念,形成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礼仪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国家安定的前提。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是靠人们的自觉、靠社会舆论来维护的。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礼仪道德规范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逐步提高自我克制能力,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提升大学生礼仪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2.塑造大学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直观榜样。教师的“行为示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熟悉礼仪要求,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与智慧的原则。”一位知识渊博、行为得体、风度优雅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因此,教师要用言传身教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明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要训练学生学会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和自然;要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理智、诚信、勇敢的优良品质。
   3.重视行为实践的礼仪教学。礼仪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重在落实,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要联系现实生活及具体环境,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礼仪知识容易消化掌握。要注意把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采用分阶段、分项目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日常个人仪容仪表开始训练,到与人交流时有关微笑、语言表达和倾听的训练,再到演讲和应聘场景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综合性情景模拟表演,由学生自定题材,自由组合人员,自写台词并自己表演,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委进行评比打分,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实践的主体地位,将所学知识更好地用于实际之中。又如,在站姿、坐姿、行姿训练中,在握手、递接名片的训练中,在接待、拜访、与国内外客户打交道的情景训练中,在微笑、求职应聘训练中,均要求学生相互观摩,互相参照,互相示范,互相纠正。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们可以学会自我介绍,学会为他人介绍,学会微笑,学会与人交往,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敬”人。

推荐访问:浅谈 礼仪 当代大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