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前进曲折中发展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swh/dswh201405/dswh2014050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swh/dswh201405/dswh20140502-2-l.jpg
  1949年5月1日,国民党政权在山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同和平解放,山西全境解放。这是山西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国民党及其代理人阎锡山对山西统治38年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西取得基本胜利。从此,山西人民久已渴望的和平建设局面终于到来。
  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军区正式宣告成立。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人民翻身作主人,大道宽阔向未来。从此,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全面建设新山西的伟大征程。
  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的各项工作虽然具有许多有利因素,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政治上,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尚未彻底完成,大批反革命残余势力还在猖獗地进行各种颠覆破坏活动,人民民主政权尚未巩固。在经济和文化上,由于连续12年频繁的战争,使全省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市场物资匮乏,财政严重拮据,金融物价波动不已。因此,党面临着十分繁重的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
  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复杂情况,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了山西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及时有序地部署了各种政治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党在3年时间先后在全省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领导完成了新区土地改革,在全省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成功取缔了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取得了镇压反革命斗争的重大胜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中朝两国军队的抗美斗争,空前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大力进行了禁毒、禁赌、禁娼和司法、婚姻、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彻底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促进了全省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民主和法制的建立健全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中共山西省委为克服和纠正部分党员干部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命令作风,以及违法乱纪、贪污腐化、自私自利的腐败行为,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先后领导开展了区以上各级干部的整风运动和党的基层组织的整党运动,端正了党的作风,纯洁了党的队伍,提高了党员的质量,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在全力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同时,党还集中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恢复国民经济。在完成对阎锡山官僚资本的没收任务之后,在企业中通过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确立和巩固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经过稳定金融物价,统一财经管理,实现了全省财政和经济的基本好转。在此期间,全省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先后在党政军机关和人民团体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大中城市的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底,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
  新中国成立3年中,党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式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领导全省人民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热潮。
  从1953年到1956年,山西的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953年10月,太原热电厂开工建设(后改称太原第一发电厂),1956年6月第一期工程投产,这是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54年,山西磷肥厂开始建设,是全国最大的磷肥厂之一。同年8月1日,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纺织机械制造厂——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独立的纺织机械工业。12月28日,华北地区最大的新型自动化发电厂——太原热电厂开始发电,使太原、榆次、阳泉等地区工业建设有了充足的动力。1956年1月,南同蒲铁路全线由窄轨改为标准轨工程竣工,并更换了部分轻型钢轨,结束了山西窄轨铁路的历史……截至1957年底,5年全省共累计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工业项目474个,其中限额以上的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39个。工业总产值达17.85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1.84倍,平均每年增长28.2%。通过“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山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为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始。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形式,并提出要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首先着重发展以加工订货为主的低级、中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而后着重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家的企业采取和平的方法进行“赎买”。
  山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早在1951年省委即在长治专区选择10个村庄,率先试办了全国第一批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山西在全国率先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对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53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公布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肯定了山西试办初级社的做法,认为这种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是:“富有生命的有前途的形式”。随后,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决议(草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54年山西农业合作化运动掀起高潮。

推荐访问:曲折 探索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