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历史逻辑


  [摘要]党的领导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是领导一切的”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党的领导;领导权;改善党的领导;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09-0028-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研究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把握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坚持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后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强调党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领导作用。列宁也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指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并且必须把自由资产阶级驱逐出领导舞台,建立工农联盟,初步阐述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中国共产党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的提出,深受马克思经典作家思想的影响,是在同“两条路线”斗争中逐渐提出的。从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到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再到坚持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的领导权,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指出,工人阶级是“革命领袖军”,是“伟大势力”,但尚处于“极幼状态”,并未形成一种独立势力。特别是陈独秀认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帮助地位。1923年9月,瞿秋白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1924年12月,彭述之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由于受“天然领导权”的影响,没有解决如何实现领导权问题。五卅运动之后,党明确提出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思想,但此时的领导权指群众运动的领导权,由于没有掌握军队和政权的领导权,仍然无法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加上共产国际和党的右倾退让,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1927年9月,毛泽东进行了“三湾改编”,从实践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则从理论上确立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4年1月,毛泽东阐述了党的领导任务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指出动员和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战争,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但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出现了单纯强调工人成分,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成为反革命的阶级,主张进行一次革命,党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对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也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总结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任务。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领导这个革命战争的惟有共产党,共产党已经形成了对于革命战争的绝对的领导权”[1]。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观点,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和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明确提出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
  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基本任务。随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1940年3月,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指出“所谓领导权,……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2]。为此,在抗日民主政权人员分配上施行“三三制”原则。1942年9月,为了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发布《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建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形成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确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的实现。除此之外,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领导权,在1948年《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毛泽东阐述了实现领导的两个条件:第一,要率领被领导者坚决同敌人作斗争;第二,要给予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是领导一切的”
  1954年毛泽东在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3]214。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4]。在70年代,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国家政权组织来实现的。为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党领导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
  如何实现党对一切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加强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1949年11月,中央政治局发布《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要求党组定期向政权之外的党委负责、报告工作。一些地方也按此原则建立了党组。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有着清醒的认识,注重同各民族党派合作协商来开展工作,通过选拔干部到政府中任职来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形成了党政相对分离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但随着社会分工的需要,特别是计划经济的执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越来越不能适应。

推荐访问:新时代 逻辑 党对 领导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