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振兴武汉凝心聚力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统战工作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形势下,武汉市统一战线应学好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弘扬优秀传统,为振兴武汉凝心聚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 武汉市 凝心聚力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6)03-0031-04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是指导今后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他在讲到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时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本文拟以“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振兴武汉凝心聚力”为题,联系武汉统战工作实际,谈谈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广泛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武汉过去的历史,印证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由于武汉是全国闻名的特大城市之一,所以我们党十分重视武汉的统战工作。1950年,武汉市委成立后及时组建了统战部(部长先后由市委和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兼任),大力推进统一战线的发展。不久,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筹委会)、参事室、文史馆相继建立,民族、宗教、侨务亦相应建立了办事机构,武汉市的爱国统一战线逐步广泛发展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个时期武汉市的统一战线有了广泛的发展。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教育、改造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央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进行,这本身就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统战工作。因此,武汉市委及时作出决定:“企业党组织要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武汉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党、政、工、青、妇一起抓统战的新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56年底,全市共安排企业家担任实职的有6480人,其中省市副局级以上21人,正副厂长、经理1290人。这样的安排普遍激发了他们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做合格的国家干部的政治热情,普遍调动了他们努力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1956年公私合营产值达44763万元,比1952年提高了59%。此外,在这个时期,武汉市委不仅成功地团结、教育和改造了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加强了同各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力量的大团结、大联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促进了革命政权的巩固,同时也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1952年,全市仅有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四个党派共698名成员,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少数民族、宗教职业者、归侨、侨眷等五个方面的统战对象22300多人。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全市各民主党派成员已发展到3192人,加上其他方面,统战对象已达51200多人,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样,统一战线也就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四化服务、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的轨道上来。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武汉市大抓拨乱反正,落实了各项统战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全市组织了近5000人的专门队伍,划拨1970余万经费用于落实政策,截至1989年6月底,落实43374件,使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解决。这项工作深得民心,群众普遍反映“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有位起义将领落实了政策后,当了政协委员,他兴奋地说,“往事不必再回首,燃尽余晖报党恩”,并主动与海外亲友写信30余封。这项工作不仅对安定团结起了重要作用,还极大地调动了统战对象为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积极性。据了解,在落实了政策的人中,有4000多人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有1027人被评为先进典型。另外,在落实政策过程中,不仅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活动的统战机构和组织,还根据需要有了很大发展。三中全会以后,不仅市、区(县)两级都有了统战、台办、民族宗教的组织机构,还有些街、乡、镇、单位也有了分管统战工作的机构或干部。政协组织也普遍建立起来,50年代中期,只有5个区、2个县建立了政协组织,三中全会后,13个区(县)全部建立了政协组织;市政协界别由50年代的16个方面扩大到29个方面,委员由51人增加到500余人;全市还新建立了政协之友联谊会、海外联谊会、知识分子联谊会、黄埔军校同学会、辛亥革命志士后裔联谊会等群众性组织。在民主党派方面,不仅市一级建立了6个市委会和市工委会,还建立区委会或区工委会26个;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由原来的74个发展为317个,成员由1683人发展到5618人。从1984年开始武汉市建立起“双月座谈会”制度,在全国属开创之举,对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1984年以后武汉市开始有计划地逐步把统战工作推向基层,不仅街道、小城镇抓起了统战工作,不少大中型企业、学校以及农村的乡镇也开始抓统战工作,还实现了统战工作为四化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转移。据了解,1989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办了24所学校、2300个班,培养各类学员十万余人;他们出谋献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书面建议730项,不少建议被采纳后收到实效,如“两通起飞”、“建设江汉路一条街”等;他们还牵线搭桥引进项目370项,引进金额2800余万美元。在为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中还涌现了不少先进人物,受表彰的统战对象有1283人。这样,武汉市统一战线的发展比以前更为广泛,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推荐访问:武汉 战线 振兴 发展 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