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略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经济现实,对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看法和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意识形态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应超越市场经济本身局限性。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8)02—0029—0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和深入发展,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趋凸显。列宁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尤其在“一球两制”将长期共存的情况下,意识形态问题将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谁忽视意识形态问题,谁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一、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经济现实,关于发展市场经济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联系,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我们应有深入的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的本质关联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属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内含着生产关系的规定。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构成了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意义上来说内含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定。再进一步讲,由于生产方式决定着经济基础,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说,内含并规定着一定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我国现实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要解释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仅从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出发是不够的。其次,根据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决定着我国的政治和文化状况。因此,意识形态的未来面貌和基本发展趋势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内在和本质的联系。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自由、平等、竞争、信用和契约的经济,是法治的经济,这些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这些基本的理念、原则和要求,不但形成了相应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而且决定着和要求着与它们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最后是决定的机理和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首先上升为一种政治的和文化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它们反映在政治上就形成诸如主权在民、政治自由等政治理念、政治原则和政治要求。反映在文化上就形成诸如以人为本、思想自由等文化理念、文化原则和文化要求。这些理念、原则和要求的外化,则形成现代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文化制度和文化体制。所以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结构,同时又是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
  每一种经济体制都在意识形态领域留下深深的思想烙印,每一种新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又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我国曾经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以自然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带有封建的、宗法的、封闭的性质。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注重宗法式的人伦秩序,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稳定;其次是突出人们的整体观念,忽视个人的自我完善;再次是人治观念和特权意识占主导地位。这些观念虽然曾经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对不断变革着的经济关系来说,却日益显示出其消极、保守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打破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又要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病和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消极因素,还要批判吸取产生于这些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价值理念,逐渐校正其陈腐和扭曲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
  
  1.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及分析
  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是其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产生的根源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寻找。市场经济的根基就是使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个人主义,“个人”具有天赋的自然权利、理性的头脑和重视自身利益的倾向。这样的个人放到市场经济中,就被称为“经济人”。众多的经济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市场上竞争形成被称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从价值意义上来谈,最根本的一点并不是市场经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确立其主导地位,而是追逐利益的理性人被赋予了道德上的正当性。“自利的个人”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从欧洲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个变化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原本身带“原罪”、茫然等待“救赎”的毫无价值的尘世生活,开始变得有价值起来,个人的努力被视为上帝规定的“天职”,个人的成功就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明证。原本作为终极价值的“彼岸世界”逐渐远去,“个人逐利”成为现实生活的“此岸世界”中终极价值的承载者。依据这种价值观念上的支持,市场经济造成的贫富悬殊也就能够被坦然接受。
  但个人逐利并不足以胜任终极价值的承载者这一重担。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副困境:资本家对暴利的贪婪和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悲惨。马克思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家史:“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工人运动于19世纪末在欧洲风起云涌,工人与资本家严重对立,整个社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有人提出福利国家理论。与当时盛行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不同,福利国家理论不承认自由竞争形成的贫富悬殊在道德上具有正当性,希望政府能够出面调节再分配的渠道。20世纪30年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一些政治家和学者意识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内在的缺陷,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势在必行。凯恩斯主义由此大行其道,强调国家通过干预经济,扩大公共福利开支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控制贫富差距。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建立或正在建立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另外,新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近变化的一种趋势,极力主张私有制和自由竞争,但其“理论和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推行,产生了经济增长迟缓、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等消极后果”。
  因此,市场经济虽然基本解决了经济效率的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基于“个人逐利”的市场经济,必须有相应的社会公平体系相配套,才能真正全面可持续地发展。计划经济只是表面上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真正的社会公平体系,除了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外,更重要的在于市场经济运行必须的法制保障和道德共识。
  
  2.如何认识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伦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市场经济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