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中心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 要】“边疆中心”视角是相对于“国家中心”视角提出的一种理论方法。在边疆中心视角下,我们完全可以将过去视为边缘的边疆地区看作“中心”区域来讨论许多问题。其中,跨国移民问题、跨国民族问题以及跨国经济区或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等等,都是在“边疆中心”视角下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边疆中心视角;理论与实践;探索
  【作 者】周建新,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 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6-001-006
  Abstract: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te-centered perspective, a new perspective to frontier as “center” is proposed in the studies of many issues related to the frontier areas where were used to be regarded as “the margins”, among which the cross-border migration,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economic zone or the fronti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so on and so forth can be discussed in terms of bo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frontier-center perspec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y
  人类历史的“文明史”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家中心”的内容记载并流传下来的,而“国家中心”的历史大多是以国家统治者及其中心统治区为“中心”展开的。以国家统治者及其中心统治区展开的历史,不仅仅有宏大的历史事件、核心人物,也有国家治权活动的核心空间区位。相对“国家中心”主义叙事的历史传统,在人类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兴起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边缘、偏远、无国家历史的人类社会(国家边缘的社会存在),显然这些空间区位和“非国家中心”的定位,是相对于“国家中心”而言的。这些国家边缘地区往往是传统国家鞭长莫及的边远地区,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者瓜分世界最后所及的所谓未开化地方,也是当今世界现代化全球化最后波及的地方。“边疆中心”视角的出现,是人类国家社会由中心向边缘不断扩大治权,近现代国家边界建构不断清晰,并逐步加深认识而出现的一个必然结果。
  一、“边疆中心”:一种新的视角
  (一)边疆与中心
  “边疆”是一个具有国家历史文化特色的概念,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边疆的概念。世界上有边疆概念的国家往往是那些历史悠久的陆路大国,而且是较好地继承了历史国家疆域遗产的国家,即传统的历史国家地域没有在近现代国家进程中被瓦解分割,只有如此,边疆地域才能一脉相承地存在。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欧洲传统里,只有帝国才有边疆。在边界被清楚地划定之前,边疆是不同势力在政治上进行争夺的区域。决定边界的是主权,而这是现代国家的概念。从法理上讲,主权归属尚未最终认定的边疆地区,在今天的欧洲是不存在的。”[1]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边疆”概念,完全不同于欧洲。数千年来,中国的边疆地区虽然多有变化,但边疆的地域始终存在。比较而言,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有资格谈论边疆的国家之一。
  “边疆”是国家相对于统治“中心区域”的领土边缘部分,每个国家在施政过程当中,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既要管理好中心区域,也要经略好边疆地区。[2]8毫无疑问,边疆在过去是意味着遥远和边缘,所谓边疆只是相对于“中心”概念而存在的。
  “中心”,就一般情况而论,不外乎国家行政区划上的以中央政府驻地为集中点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优势位置。这种位置的“中心”,在古代社会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各种优势,在现当代社会虽然各种优势有所分散,例如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但“中心”最根本的国家政治核心的地位没有动摇,可以说国家首都即国家中心,它与其实际所处的空间位置是否在“中心”没有绝对关系。
  由于有发达的“中心”存在,因此也就相对形成了落后的“边疆”,同时也就形成了“中心”与“边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差。这种落差,在人们心理上,就体现出获得重视的优越感和被忽视的自卑感。这种二元结构的社会观察和分析方法,在许多学科中受到普遍重视。
  (二)边疆中心
  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观念中,对于“中心”区域和“边疆”地区的治理,无论政略和战略都有所区别,天子“居中驭外”“抚有四夷”,边疆地区往往属于“守在四方”“守在四夷”的屏障地区,因此难以得到重视。
  从中国历史看,各代王朝无论如何兴替,都多在中原“逐鹿”,因此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国家中心地带,并且长期相对稳定。显然,这个中心是指国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包含着文明与优越的内涵,“中国”的名称本身就带有一种自我中心与优越的色彩。
  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虽然到处充斥着国家中心主义的宏大叙事,但也不乏中心与边疆关系的叙事,甚至纯粹描述边疆的叙事。不过对于边疆或边缘的描述,大多以中原文化为中心,傲视边缘社会,带有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偏见,甚至表现出很强的等级观念。显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心”的象征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其物理空间的定位比较明显,但其象征文明、权威、进步、富裕、优越的意义更加鲜明。
  从世界历史看,当新大陆发现之后,西方人首先具有了全球的视野。随着中国东方中心的衰落,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中心开始兴起。阿根廷学者普鲁维什的中心边缘理论即依附理论将世界分为发达的核心国家与不发达的边缘国家,认为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边缘层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受着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后来美国学者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把中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演化为中心、半边缘和边缘的理论。显然,在世人的眼中,世界同样也是有中心和边缘之分的,尽管这个中心和边缘比较抽象,或者说只以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但并未完全摆脱物理空间的定位。

推荐访问:边疆 视角 探索 实践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