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在新社会阶层中,知识分子占相当大的比例,是其中坚力量。提倡积极参与和公平竞争,是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主要政治诉求是:希望加快并参与国家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他们主要通过加入人大和政协、参加工商联为代表的社团和协会、参加共产党、大众传媒等途径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
  关 键 词 新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 价值观 政治诉求
  作者王晓华,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广东深圳:51806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全方位的转型。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过渡性格局,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国进行第二次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这种变化的结果,新社会阶层正式诞生,走上社会生活的舞台。在新社会阶层中,知识分子(即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占相当大的比例,是其中坚力量。他们的崛起为中国的阶层理论、知识分子理论、统战理论都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当代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了有助于推进理论对现实的重新整合,本文拟着力研究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政治诉求。
  
  一
  
  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随着市场经济代替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首次用“新的社会阶层”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不同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新社会群体。2002年,他在中共十六大上又对这个提法进行了再次阐述,并确认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指: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据统战部权威人士估计,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已超过1.5亿,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新社会阶层不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
  相对于传统的社会阶层,新社会阶层构成复杂,既有从原来的社会阶层中分化出来的,也有新产生的。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在分析这个阶层时,归纳出它有八个基本特征:1.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2.相当部分是知识分子;3.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4.聚集了大部分高收入者;5.职业和身份不稳定性较大;6.政治诉求逐步增强;7.多数是非中共人士;8.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对于这个构成复杂的新社会阶层,社会学家周晓虹先生曾形象地称之为“杂领”,以区别于传统所认知的“蓝领”和“白领”。“杂领”虽然成分复杂,但在经济身份上却有共同的特征。从总体来看,新社会阶层基本上是收入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群体,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也可以说是中间阶层。对于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社会学家通常将之归纳为以下三点:市场经济秩序的示范功能;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创建—引导功能;社会利益矛盾的缓冲功能。鉴于中间阶层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前提下“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意识地推动新社会阶层的发展。这意味着新社会阶层将在未来的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上看,知识分子占了比较大的比例。“知识分子”是个不太好界定的概念,可以从社会角色论、功能论、阶级论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在改革开放前,知识分子主要是种政治身份。它附属于工人阶级,是改造和统战的对象。改革开放后,阶层概念和知识分子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是阶层概念和知识分子概念同时扩大的产物,指的是那些以脑力劳动为主、靠知识生活、依赖市场经济体系的人。他们虽然分布于不同的职业领域,但都博弈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在体制外生活。据统计,目前在全国3800万专业知识分子中,约有1000万在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上海的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分布状况如下:学历,大专以上占86.18%;涉及20种不同业务,可归纳为中介机构中的专业人士、非公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和自雇知识分子三大类;其谋职的方式86.70%通过公共市场,26.01%自主开业。[2]无论是否是自主开业,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都主动投身于市场经济体系。主动性是新社会阶层的最大特征。由于这种特征,他们正在成为在众多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群体。新社会阶层的人口仅为全国人口的11.5%,却贡献了近1/3的税收。除了创造大量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增加税收等外,新社会阶层还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比如私产入宪、物权法的制定、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等,都与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的倡导和推动有因果关系。
  新社会阶层的首要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一般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中间阶层占了绝大部分(如美国的中间阶层占到了总人口的80%以上)。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中间阶层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尚不到总人口的11.5%,因此,培育中产阶层的工作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可以说,能否培育出强大的中产阶层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约1000万知识分子加入到中产阶层群体,不仅从量上充实了中国的中产阶层,而且在质上优化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存在状态。改革开放后,中国创富主体出现了几次变迁:第一代是个体户;第二代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承包到户者、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乡镇企业主;第三代是城市改革过程中,通过承包制、采购链和服务体系转型富起来的个人;第四代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在干部分流、教师下海浪潮中形成的企业家,主要涉足房地产、国际贸易、开发区投资产业;第五代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市化加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迅速提升的大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从第四代起,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逐渐成为创富主体。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中产阶层的构成,用知识分子的主动精神影响着总体的中产阶层文化,将参与社会、文化、政治的热情带入中产阶层。这种对中产阶层的充实和重塑,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高科技、高管理、高文化的方向发展)和社会结构(推动了其多元化),又在阶层内部和阶层外部播撒了参与精神和权利理念,对社会生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出现和不断壮大起来的。在诞生初期,他们主要处于谋生阶段,政治热情不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们的政治诉求开始日益强烈。这缘于他们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基础后,开始积极谋求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参与,以进一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3]由于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这种共生共长共存共荣使得他们会更为理性地看待中国的改革进程。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受益较大的阶层,其经验和知识使得他们不希望社会发生巨大的震荡,而是努力地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使得社会稳定地朝良性方向发展。同时,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阶层,这就使得他们秉持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关注和参与社会的改革进程,而不是采取其他的极端激进的方式,故而他们的政治参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进而言之,他们的参与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重要的影响。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中国到了第二次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说第一次改革是拨“以阶级斗争为纲”之“乱”,返“以经济建设为纲”之“正”的话,那么第二次改革则要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推进社会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培育新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文化,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曾给过这样的定义:“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4]对于政治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因此,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讲意义重大。在培育新的政治文化方面,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会有相当大的作为。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倾向于采用理性的制度化的参与模式。对采取渐进式改革策略的中国来说,新社会阶层知识分子的参与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这一阶层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越来越大,他们的参与对于培育新政治文化将起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推荐访问:诉求 知识分子 阶层 政治 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