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自信的实践根基


  〔摘要〕 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自信,要澄清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的疑问,明确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构建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的规律,以阐述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根本任务,科学地继承、变革和提升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的优秀政治遗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理论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自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6-0058-04
  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应有品质和特性,这种自信是广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者在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对象并不断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现实政治难题中形成的。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生活智能化、交往信息化引发的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激荡,既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使之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急速变幻而又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和多元竞争的政治意识形态,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自信,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科学发展,需要解答诸如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构建以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等诸多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澄清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的疑问,明确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有无独立的政治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者来说,似乎是一个自虐性的命题。但这确实是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自信首先需要回答的前提性问题。因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要么被认为缺乏理论性、系统性以及有违现代政治传统而遭到忽视甚至排斥,要么被人们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科学社会主义。意大利人科莱蒂就曾断言“马克思主义缺少一个真正的政治理论” 〔1 〕。对此,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架构及其政治学的发展史中探究其被无视甚至被排斥的原因。
  首先,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将之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曾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自此以后,不少人长期把列宁的这种划分绝对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只有这三个组成部分,应该说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划分,“并不是作为三个不同的学科体系存在,而是作为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所指向的‘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存在的” 〔2 〕 (P3 ),是作为“一块整钢”而存在的。为了给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提供科学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为之深入研究而且硕果累累的学科门类,就有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它们浑然一体,俨然像一块难以分割的整钢。忽视乃至排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存在,是与马克思主义整体建构的内在特性相背离的。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门政治学说,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学说。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甚至是爆炸性的政治现象。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被当作一种政治武器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界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那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其他分支学科更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但将科学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则明显不妥。科学社会主义是政治学科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系统的综合性的科学。从广义上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从狭义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以政治为先导,从总体上综合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 〕 (P10-1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虽有交叉和重合之处,但二者在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话语体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将二者等同。如今,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间的关系,在学界的多年研究中已经逐渐变得清晰。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遮蔽甚至被淹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英国政治学家密利本德曾对导致人们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存在政治学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一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与经由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在政治学的某些方面存在争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甚至爆炸性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后果的问题;二是从马克思本人起,所有主要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理论的探讨多半是不系统的和片段的,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需要仔细“辨认”;三是 “胜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政权的主要政治问题在苏联已经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社会主义的敌人才会提出来,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主体”对政治学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采取了完全缄默或极端敷衍的态度;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基本区分,也使马克思主义内部出现一种忽视政治理论或对政治问题非常自负的倾向 〔4 〕 (P2-18 )。
  在中国,引发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疑问的重要原因,是其曾被长期取缔的历史经历。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恽代英、邓初民、高振青、傅宇芳等人就曾初步建构起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如何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社会主义政权体制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向苏联学习,用马列主义理论替代政治学。于是,在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政治学科被当作“伪科学”而被取消了。自此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大陆消失了30年,直到1979年,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5 〕 (P180 )长期被取消的经历,使得许多人对它不但陌生,而且还有许多误解,认为政治学是说空话、搞策略、耍手腕的“学问”,甚至有人还认为它是“犯上作乱”的学问,等等。这些错误观点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声誉,也增加了人们对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质疑。

推荐访问:政治学 根基 马克思主义 自信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