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双边关系演进及形成机理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ly/sdly201703/sdly201703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dly/sdly201703/sdly20170301-2-l.jpg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继续分化与重组,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南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域外大国争夺地缘利益的热点地区。中南半岛是中国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亲疏对“一带一路”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衡量2001年~2015年6月间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进而归纳其规律与特征,发现: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总体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下降态势;双边关系最高峰值的出现均由同一类事件影响产生、中缅关系下滑与中越关系恶化基本同期、双边关系程度的地域空间格局分异较为明显。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演进是域外大国的干预、国家利益驱使下“大国平衡外交”的推行、区域与次区域合作的推进、边境安全与稳定等作用机理下的共同结果;最后基于前文研究提出:着力提升与各方政治互信水平、妥善处理中越南海领土争端、积极敦促缅甸各方维持国内安全与稳定、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愿景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作用等中国与五国关系良性互动对策。
  关键词: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地缘政治;中南半岛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中南半岛地处“印太地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地[1]、也是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中南半岛各国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来看,缅甸在“一带一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支点地位,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印度洋地区的第一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站[2];老挝地处中南半岛中心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向东、西、南拓展地缘战略和实力的辐射中心;越南与中国陆海相接,与中国存在海域争端,争端海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通往印度洋、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地;泰国和柬埔寨虽不直接与中国接壤,但与中国为传统友好国家,是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实力辐射东南亚海岛国家的重要“跳板”和“平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继续分化与重组,处于“边缘地带”[3-4]的中南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域外大国争夺地缘利益的热点地区。中南半岛地缘政治的任何变动,都牵动着域外大国的战略神经,以适时调整对中南半岛的战略布局[5]。美国把中南半岛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沿,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也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加大对该区域的外交资源投入[6]。在此背景下,中南半岛各国为避免域外某一大国在本国“一强独大”,对域外大国介入本地区采取“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同时,由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被某些国家谬误为“中国威胁论”并肆意扩散,使得中南半岛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戒备心理”也在增长。上述原因使得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也在发生着演变。
  当前,中国正大力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对其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定量研究2002年~2015年6月间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归纳演进的特征与规律,深入剖析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演进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未来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达到良性互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宽松和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国家双边关系由双边国家事件所表现,因此事件数据分析法成为定量衡量国家双边关系的基本方法,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把复杂的政治行为分解为一系列的构成单元,如互访、合作、抗议、威胁、战争等等,然后对事件进行赋值计算并分析。国外事件分析法的代表模型有:爱德华·阿萨尔(Edward Azar)的“冲突与和平数据集”、查尔斯·麦克莱兰(Charles McClelland)的“世界事件互动测量”等等[7]。国内方面,李少军建立“冲突—合作”模型,首次对中美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和评价[8];2010年,阎学通等人出版《中外关系鉴览1950年~2005年: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以下简称《衡量》)一书,构建“事件影响力”模型,对中美、中俄、中日、中德、中英、中法和中印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衡量[9]。
  此后,相关学者对阎学通等人的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对于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尤其是在促进定量分析乃至方法论的多元化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10];“采用事件分析法得出的双边关系变化曲线与经验衡量曲线比较契合,忠实地反映了中外双边关系的变化趋势,精确地描述了大国关系的程度变化”[11]。当然也有学者指出《衡量》一书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其主要关注点在政府之間的互动,缺少非政府性因素;二是两国较长时间无交往时,两国关系难以评判[12-13]。但从总体来看,阎学通等人的事件分析法也是迄今为止,相关学界认可度较高的用于衡量两国双边关系的定量分析法。而且我们认为,事件分析法用在与中国有较高文化相似性的中南半岛五国,能涵盖民间文化交流等非政府因素,且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的交往未出现较长时间的间断,从而使得其衡量的结果更具有效性和可信度。因此,本文在研究2002年~2015年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演进过程时采用阎学通等人的“事件影响力”模型,影响力计算公式如下[8]:
  式中:I表示事件在两国关系位于P0时的影响力分值;N表示两国关系变化范围的绝对值;P0表示事件发生时两国关系的初始值(即上月的关系分值);I0表示事件在事件分指表中的分值;两国关系的变化范围是-N,N,在本研究中老、中泰、中越、中缅双边关系变化范围取-7,7,中柬双边关系变化范围取-6.5,6.5。
  1.2 事件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事件来自以下权威统计和网站刊载:《中国—东盟年鉴》(2004~2014)、《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02~2013)、《东南亚纵横》期刊(2002第2期~2015第7期)、光明日报网(2002年1月~2015年6月)、人民日报网(2009年1月~2015年6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等。其中,中老双边事件171件;中缅182件;中越268件,中柬170件,中泰225件,上述事件已能满足本文研究的需要。

推荐访问:中南 双边关系 演进 机理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