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现代化与“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摘 要: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结果,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要注重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学习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党现代化;政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4-0054-04
  作为政治组织,任何政党自诞生之日起,都必须应对和解决政党体制发展中的组织适应和嬗变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党不断作出自我调适和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的任务,就是新形势下执政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产物,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诉求。
  一、政党现代化与政党适应性
  政党与现代化密切相关,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的推进也不开政党。政党置身于现代化,同时也在现代化的影响下改变着自己。这种改变和调整对政党政治而言意味着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政党现代化是政党组织应对世界性变革和经济全球化浪潮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2]政党现代化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无论一个政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机制、运作、活动方式不科学,缺乏适应性,它就很难获得成功,要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淘汰,要么给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延缓乃至阻碍其现代化进程。在政党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政党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以适应环境需要;另一方面,要不断实现政党的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政党现代化是政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如何适应环境的变革发展要求,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改善政党内部的建设目标、组织运作机制、活动方式,是每一个政党都会面临的问题。“对于政党来说,尤其对一个领导着现代化的政党来说,客观上的确存在一个如何不断改革自身来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问题。”[3]政党的这种现代化调适,也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和新路径,即政党适应性理论。政党适应性是一个复杂概念,目前存在着不同向度的认识和界定。布鲁斯·迪克森将执政党作为独立的分析单位,把政党适应性界定为一种政治体系的创设,即对社会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利益更具反应性的政治系统的创建,它意味着从集权到民主的转变过程,是集权型政党在不牺牲既有政权体制的前提下,继续生存的一种改革途径。[4]迪克森在对政党适应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还将适应性区分为源于政党目标的转变,新的政策行将出台而促进组织变革的浅层次效能型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环境压力时所做的更为深层次的反应型适应两类。亨廷顿将适应性看作衡量政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检测政治组织制度化的主要标准,在他看来,适应性就是适应变革和挑战的能力,挑战越大,经历的时间越久,组织的适应性就越强。政党这种适应变革和挑战的能力,是政治组织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5]彼得·梅尔对适应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政党处于不停地持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政治以及政策环境的过程中。政党必须学会“适应与控制”,“适应”才能生存,它是政党为了持久发展而必备的柔韧性、灵活性的源泉,否则政党将会面临衰退、毁灭的风险。一方面,政党制度应该是持续稳定,另一方面,它实质上是非常脆弱的。[6]综上而言,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对组织功能危机和目标调整的内部回应。基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组织目标的经常性的调整,这种能力提升、功能定位、手段更新、策略重组的经常性,可以适时地减轻政党压力。
  历史经验证明,政党只有在变革和适应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巨大的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面前,政党只有顺应大势,适应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适时调适和优化,才能走向政党建设的科学化。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要维系执政的长治久安,就需要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政治期望,不断进行自身的调适与优化,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变化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自身建设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了不断的调适和优化,对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教授阿列克谢·舍甫琴柯认为,中国共产党面向市场作出了“创意性导向”的适应逻辑。[7]而美国学者沈大伟认为,在苏东剧变后乃至更早的时间,中国“政党—国家”体制的演变是一种“萎缩”(atrophy)和“适应”(adaptation)的双重过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来稳定乃至扭转“萎缩”。[8]这些调适主要表现在党建目标的更新、组织的功能收缩变化以及手段能力的提升上,这些变化决定着党建科学化水平外延的边界。
  二、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执政党自我调适的内在要求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习、服务、创新强调的是一种行为状态和活动的过程,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则是一种保证学习、服务、创新行为状态和活动过程的全面、完整、系统的框架、体系、制度和机制。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是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新型执政党建设模式。“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一种党建模式和机制,应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在思想特征方面,党员干部应具备学习、服务、创新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学习、服务和创新三种思想意识,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解决我们发展起来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群众的“勤务员”、“服务员”;坚持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要求。

推荐访问:执政党 政党 马克思主义 化与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