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足迹 传精神 塑红心


  【背景】
  
  “中国有个将军县,它的名字叫红安”,这是一首唱响大江南北的红色之歌,说的是英雄辈出的红安县。的确,红安是一方热土,曾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是两百多个共和国将军的故乡,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光荣的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是红安县中小学地方课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德育课题。本活动以“弘扬先辈精神,做四有新人”为主题,以“唱歌谣、讲故事”为主线,分“了解历史,追寻足迹,传承精神,塑造红心”四个篇章,力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汲取家乡的文化特质,弘扬红安精神。
  下面列举主题活动中的三个片段与读者分享。
  
  【片段一】
  
  师:我们都是红安人,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中国有个将军县》。
  (师生合唱歌曲)
  作为红安人,你对家乡红安的历史了解多少?当年红安曾发生过哪些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在革命洪流中涌现出多少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又有怎样的壮举呢?让我们携手走近这段历史。
  师:播放《两百多位将军同一个故乡》专题片片头,引发学生对红安县的敬仰。(画外音:这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地方,这里曾风云激荡,将军辈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风景独好,如诗如画。这里有说不尽的动人故事,这里有写不完的伟大神奇: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在这里诞生;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二百多位共和国的将军从这里走出;震惊世界的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鄂东革命军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五支主力红军在这里创建。140000名英雄儿女为革命英勇献身,22500多名烈士在共和国英烈榜上留名。在红四方面军中,每3名红军中就有1名红安人,每4名英烈中就有1名红安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将军县——红安)
  师:看了这段专题片,听了这段介绍,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们红安的前辈真了不起,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生2:以前我并不了解红安的历史,认为它只不过是小县城,没有什么人知道。现在,我为它自豪。
  生3:我跟他们的想法不同,红安出了这么多将军,为什么红安的发展却这么慢?
  师(一时语塞):那么就要靠你们这代人的努力了。
  生4:现在,红安虽然有点儿落后,但前辈们曾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生5:老师,我太激动了,原来自己出生在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方!
  生6:我们应该把红安建设得更加美丽。
  (这时,有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叫起了他)
  生7:听爷爷说,红安原来的名字叫黄安。爷爷、奶奶曾经教我唱过一首当年流行的革命歌曲《黄安颂》。
  (学生朗诵了歌词)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师:这首歌同学们会唱吗?
  (大多数学生举手)
  那么我们就合唱这首歌吧。
  (学生合唱《黄安颂》)
  师:四十八万黄安人,“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他们是和谁打仗?为什么要打仗?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有的说跟日本人打仗,有的说跟国民党打仗……)
  师:我们还是来看看屏幕上的这些照片吧。
  (大屏幕呈现黑暗的旧社会、苦难的黄安人,并展示在旧社会穷人受苦受难、当牛做马受欺凌的10幅照片,教师分别作讲解说明)
  师:这是珍藏在红安博物馆内的图片,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真实故事的写照。在旧社会,穷苦人民无衣无食、无田无地,只好给地主做工,当牛做马受欺侮,许多人饿死冻死、背井离乡。而反动的政府又同富人、恶霸勾结在一起剥削压迫穷人,当年黄安的穷苦人民,同全国广大的穷苦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要想翻身求解放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就只有拿起枪杆子闹革命,推翻反动统治,让穷苦人民当家作主。半个多世纪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穷苦人民闹革命,黄安人积极响应,所以才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壮烈场面。
  (学生听了我的介绍后,开始了自由地发表感想)
  生8: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打仗。
  生9:我明白了,为了翻身求解放,我们的先辈们同反动政府展开了出生入死的斗争。
  生10:我们的先辈是与土豪劣绅、地主恶霸作斗争,为摆脱他们的欺凌和压迫。
  生11:当时社会太黑暗、太不公平了。爷爷奶奶说还有什么“三座大山”?
  师:是呀,那时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黄安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先辈们一定要推翻它们。
  
  【反思感悟】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中国革命史同这一代学生存在一种“代沟”。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他们对旧中国的苦难与黑暗缺乏了解,没有直观认识和亲身感受,他们不懂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甚至觉得那场“血雨腥风”的斗争不可思议,这是一种时空的代沟、认识的代沟、体验与感受的代沟。本案例中我由红色数字引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慨——红安人真了不起;由颂唱歌谣,再适时顺势地插入“黑暗的旧社会,苦难的黄安人”这个十分必要的环节,让学生们了解当年“有压迫就有反抗”的必然性,填补了学生认识上的“沟”。
  自豪之余,居然有学生很“实在”,发出了“红安出了这么多将军,为什么红安发展这么慢”这样的感慨,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可能认为有将军就会“沾光”,让我始料不及,一时语塞,以至于回答为“那么就要靠你们这代人的努力了”这样没血没肉一笔带过的话语,让我很是惭愧。看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重要课题。
  
  【片段二】
  
  师:为了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了223位共和国将军。同学们知道他们都是哪些将军吗?
  生1:我知道韩先楚将军,他和我同姓。
  生2:我和他(指生1)一样,我到烈士陵园参观过,也首先找和我同姓的将军,我知道秦基伟。
  生3:我知道詹才芳,我和他是同村的。
  生4:……
  师:同学们熟悉这么多红安的将军,那谁能讲讲这些将军的革命故事呢?
  生5:我讲一个《“旋风司令”——韩先楚扬威海南岛》的故事。(略)
  (大屏幕呈现:韩先楚将军相片)
  生6:我讲的故事是《故乡的战斗》,这是秦基伟将军的故事。(略)
  (大屏幕呈现:秦基伟将军相片)
  师: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一个

推荐访问:红心 足迹 精神